一、从12月14日开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了三天,终于结束了。这个一年一度的大会,是给来年经济工作定基调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会议。
从会后发布的新闻稿来看,新提法不少。最让内参君眼前一亮的,是这样的一个表述: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别看只有短短的一句话,里面包含着很多重要信息!
1、会议新闻稿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定位这个词,说得是很重的,这说明高层已经有了共识:现在这种房价,一定意义上已经脱离了供求关系,而是被各种利益者炒起来的,变成是一种建筑在涨价焦虑之上的、被错误的预期支撑起来的高房价。这种炒房行为要不得,必须给予严厉打击,房地产泡沫也要加以抑制。
2、去年侧重“扩大有效需求”,提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今年则只提出了研究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这说明,2017年楼市将是被严格管制的“鸟笼行情”,以稳为主,应该不会大涨。但新闻稿中又提出,要“防止大起大落”,这也说明,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态度,是想让它“平稳健康发展”。那种希望楼市在2017年大跌的想法,显然也是不切实际的。
3、“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适应市场规律”则意味着以后将逐步减少行政调控,但“符合国情”则意味着行政手段不会完全撤出。既然要建立长效机制,房地产税自然必不可少。这说明,房地产税的推出,或许要加速了!
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这是非常正确的。
炒房以致把房价炒成了天价,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房地产也畸形繁荣的背后,是一业兴旺百业衰对经济的透支,是高杠杆撬起的高房价下的巨大风险!
当辛辛苦苦开创业,殚精竭虑日夜工作,最后的收入,可能还不如买卖一套房的差价。如此这般,还有谁愿意苦哈哈地干实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实体经济的繁华,就靠这么个放贷盖房、贷款买房、屯房增值,楼市的繁荣,最终将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历史上,哪一次疯狂的楼市,不是以眼泪结束的?无论是上世纪日本楼市的疯狂,还是本世纪美国楼市的火爆,最终都演变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听任这场焦虑引发的战争打下去,最终,战场上将满地废墟,一片死寂,不会有任何一个胜利者!有人将一无所有,有人将遍体鳞伤,有人纵然买下多套住房,却仍要四处流浪!
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表述看,中央对遏制加杠杆炒房,已经下定了决心!
三、会议也明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深化供给侧改革,这是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楼市要持续健康发展,重要一点,是要将货币之水累积的堰塞湖,疏导到它该去的地方——实体发展经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可淹没良田,亦可浇灌庄稼!关键是用好货币之水,把我们的实体经济搞上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信息,吹响了振兴实体经济的集结号:醒醒吧,房地产主导的时代已经过去!别再一天到晚心头火热,一天到晚想赚快钱、躺床上等着房价暴涨一夜暴富。从现在起,奋斗才是根本,安心搞实体才是关键。舍此,别无他途!
其实,从长期来看,中国仍然处在一个上升的趋势当中,人力资本的素质远远不止人均8000美元的水平。只要我们能够勇敢地选择去杠杆、强实体,扭转房地产资产金融化的趋势,把资源配置到更高效的地方,中国的综合国力再上台阶是必然。
毕竟,一个国家要崛起,最根本的依靠,不是那些钢筋混凝土森林,而是奋斗者不懈的创造!
四、在很不寻常的一个节点,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
文丨牛弹琴
(一)12月14日到16日,在很不寻常的一个节点,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
最大的不寻常,无疑是房价在飙升、人民币在贬值、川普已当选,中央是对风险表现出的高度警惕性。
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新华社发的通稿,洋洋洒洒5000多字,其中有这么一句:
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请注意关键词:
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下决心处置,
着力防控,
提高和改进,
确保不发生……
原先就高度重视,就另眼看待,就在重要位置;但现在看来,这些还不够,还必须加码升级。
背后是什么,是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度警觉。
但这还只是整个经济工作的一部分。在中央看来,过去一年,成绩不少,但至少还存在着五大严峻挑战:
1、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
2、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
3、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
4、金融风险有所积聚;
5、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
在新华社通稿中,一些看似决心的语句,其实也隐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比如:
——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这其实认识到,至少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现在信心很不足)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其实也认识到,一些民众的获得感不大,社会和谐稳定,依然存在挑战)
——要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这其实也认识到,官员不作为确实是当前工作的一大难点)
不列举了。大家可以自行看原文体会。
没有忧患,就无法安乐。这非常难得。
所以,这次中央会议要求:全党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尽心尽力把经济工作做好。
请注意这三个关键词:
1、坚定信心;
2、知难而进;
3、尽心尽力。
尤其是“尽心尽力”,一切尽在不言中。
(二)风险!风险!风险!
风险点不少,一个不可回避的系统性风险,就是房地产泡沫。
所以,这次会议特别又说了这样一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种口语式句子,出现在中央文件上,必定是最初出现在了最高领导人的定调话语中。
也可以想象,他说这句话时的语重心长,乃至痛心疾首。
因为谁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到了必须重视的地步!
正如此前所说的,在现在中国不少城市,靠正常工资收入,几个人能够顺利买房?泡沫还小吗?从国际经验来看,每一次房地产泡沫,必定以眼泪结束。日本经济“失落的10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哪一个不与房市泡沫破裂有关?
另一方面,正如这次会议所指出的,“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即在三四线城市,房子已经建得太多了,远远超过了合理需求。应对不当,形成的将是一个又一个鬼城!
这些都是潜在的金融黑洞和灾难啊!
但过去几年,房子却真是用来炒的,政府炒地皮,有钱人就炒房子,房价越炒越高,炒出了民怨沸腾,也炒出了风险重重。
这其实暴露出经济治理能力的严重不足。
在2009年,《经济参考报》就曾撰文指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说过,“住宅不会为居住者带来任何收入。如果将其出租,由于房子本身并不能生产任何东西,因此租房者必须找到其他收入来支付房租。”
斯密由此得出结论,房主虽然可以通过出租房子获得收入,但并不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丁点收入。他还认为,当投机能获得高额利润时,过度投机就会成为一个最容易犯的错误。那些利润率“最高的国家将毁灭得最快”。
正是看到房地产的巨大潜在风险,中央一度未雨绸缪,要求去库存,但在一些一二线城市,还是治理能力、方法和决心的问题,结果南辕北辙,房价继续暴涨,杠杆不断加大,房地产泡沫反而还在膨胀。
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让自身的房地产泡沫继续放大;最需要去库存的三四线城市,房子反而更加卖不出去。
一二线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还带来了另一个危机:由于房子成了富人的投资品,大量本应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沉淀在水泥泡沫中,这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危机。
(三)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无疑是惊天危机。
所以,对于房地产泡沫,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似乎下了狠心,列举了一系列对策:
1、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2、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
3、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
4、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5、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
6、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信贷要收紧了,中介要严管了……
最终的目的,就是“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请注意两点:
第一,要抑制房地产泡沫,请注意,明确提出了“房地产泡沫”,而且强调不能再吹了;
第二,要防止大起大落,重点是大落,就是泡沫破裂,房市崩盘,这必然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必须要避免的。
至于所谓金融、土地、财税等各种手段,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房产税已是呼之欲出。
有房产税的美国日本,都难以避免房地产危机;没有房产税的中国,可想而知危机的更加可怕。
房产税,房产税,很多人很恐惧。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用担心,房产税主要是富人税,多房的人多交税、交重税;没房或房少的人少交税、不交税,这是国际惯例。
我们应该也会遵循这个惯例吧!
既然中央已经定调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那其实就是向炒房大军亮剑:不管是投资炒房还是投机炒房,将必然是重税相加。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迎来一个重大而深远的转折点。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