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凌示范区出台八项措施,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是加快种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杨凌种业科技优势,进一步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种业资源,引导种业研发团队和种业企业在区内聚集,把杨凌打造成西部种业之都,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杨凌力量。到2020年,种子产业基金投资额达到5亿元;种子产业园规范运营;引进培育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家,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0家以上,种子企业达到50家以上;每年试验示范展示新品种2000个以上,审定登记新品种30个,植物品种权交易50个。
二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开展农科专家“进村入社”活动,帮助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塑造工程,修订完善职业农民认定标准,支持企业建立农民培训基地,推进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健全完善产品推广系统,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农业众筹等农业新型业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试点,规范发展合作社联合社。组建联合社5个,发展示范家庭农场10家。
三是扎实推进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继续实施《杨凌示范区面向旱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发展规划》,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探索跨区域合作机制、示范推广绩效评价机制,推动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和能力提升。大力发展会展业,全力办好农高会。定期召开示范推广片区座谈会或组织观摩活动,支持有关单位和企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建基地、搞示范。到2020年,发展示范推广基地400个左右,年示范推广总面积超过1亿亩,年示范推广效益230亿元以上。
四是持续推进面向旱区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着眼于带动旱区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好《面向旱区职业农民培训规划(2013年—2020年)》,发展一批培训机构和分中心,定期组织召开面向旱区的优秀职业技术农民经验交流会。探索引入市场化机制,在全产业链上进行垂直整合,建立职业农民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实现职业农民与农业园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有效对接,不断扩大“杨凌农科”培训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面向旱区培训农业实用人才4.5万人,其中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受训人数不少于1万人。
五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按照“招团队、建平台、强服务、促产业”的思路,进一步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抓紧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众创空间”,发挥创业孵化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团队特别是区内高校在校学生开展技术创业,提升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到2020年,引进并支持150个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杨凌创新创业。
六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按照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制定并实施《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集聚和统筹区内外农科教资源,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以农业大数据为抓手,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延伸服务内涵,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转化服务平台。建立品种权价值评估体系和品种权质押、保险、融资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能够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依托各层各类孵化器,招引一批农业科技服务团队,为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建成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转化服务平台。
七是组织实施中国杨凌农业云工程。打造中国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和农业示范推广平台、农业电商服务平台、农产品安全认证溯源平台、农村土地确权平台,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品流通服务等产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电商产业发展、农产品安全认证等工作步伐。加快建设农业电商产业园,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品牌推广模式,加快打造杨凌“电商经济圈”,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题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全覆盖,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实行“网上农高会”会员制,全面升级网上服务。完善优化网上平台布局,充实展览展示平台和网上商城数据。提升“网上农高会”质量。
八是加强现代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着眼于提升杨凌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农高会国际合作周交流平台,促进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互动交流,进一步加大涉农外资企业引进力度;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打造丝绸之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为抓手,利用已建成的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英可持续农业创新协作中心等11个国际合作平台的优势和潜力,扎实做好建园区、做示范、搞培训、引技术等工作,深入加强现代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杨凌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建设。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