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常规与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约9000亿吨,天然气约3800万亿方,可支撑按现有水平消费数百年。”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赵文智在中国石化联合会油气专委会举办的2016油气论坛上说。
与会专家指出,油气工业作为一个工业体系,生命周期应超过300年。油气的战略地位有能量、物质、金融三重属性定义,虽然能量属性正在被快速替代,但油气具有产业协同性,仅能源属性在世界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地位还将维持百年,而未来其物质属性战略地位会更加凸显。
能源转型仍需“稳油兴气”
赵文智认为,2040年前油气仍是一次能源消费主体,但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地位逐渐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
“我们测算到2050年,中国约需42-47亿吨油当量的能源消费。基于中国现在的能源消费基础和发展战略,必须做的事就是稳油兴气。 如果中国要在短期内使能源消费从二元结构,通过逐步替代,变成一个稳定的多元结构,一定要有非常强有力的中流砥柱,而这个中流砥柱就是油气工业。而稳油兴气则更要依靠‘二次创业’式颠覆性创新的勇气。”中国石油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映红说。
业内普遍认为,能源转型短期还不能依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减煤控油意味着将进入天然气时代。天然气有望在2035-2040年超越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
中国工程院提出的能源革命三步走战略核心,就是要在能源转型期间推动和扩大天然气利用,逐步向可再生能源过渡。
赵文智则提出未来能源发展将经历四段路程:
即当前至2030年,为低碳发展时期,天然气成为向清洁能源过渡的桥梁,煤炭比例大规模下降,非化石能源利用快速增长;
2030-2040年为低碳向清洁过渡时期,电力支撑体系建立,煤炭将被非化石能源取代;
2040至2050年为清洁时期,化石能源退居次要地位,油气从燃料领域转入材料领域,2050年前后进入氢经济时代;
2050至2060年,为绿能时期,可控核聚变结合氢能体系确立,核聚变和氢能源成为主导能源,油气作为材料将进一步提高应用的附加值,但用量将大大减少。
天然气远景消费潜力6000亿方
在赵文智看来,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6-58亿吨标准煤,提升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占比,2020年之前煤炭消费达到峰值,2030年使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0%以下,届时石油消费达到峰值(或将提前5年左右),占比达到15%,同时进一步扩大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消费总量超过6000亿方。
“如果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能得到有效实施,届时天然气消费完全可达到6000亿方。‘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应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主体能源,同时建立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及其它能源多能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黄维和说。
黄维和认为,未来天然气增量主要来自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城镇燃气三大领域。
其中,在工业燃料领域,2014年,我国工业燃料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比72.7%,天然气占比9.8%(消费量达到625亿方,占天然气消费总量36%),远低于欧美日等国家40%-50%的水平。在改善大气环境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下,2020年,如果天然气在工业燃料中的比重,由目前的不到10%提高到15%,天然气需求将超过1135亿方。2030年,如果天然气在工业燃料中的占比达到20%,需求将会超过1600亿方。
在发电领域,当前世界天然气发电占比约30%。中国目前天然气装机仅占4.4%,发电占3%。到2020年,如果将天然气发电装机提高到8%,天然气需求将超过720亿方。到2030年,如果天然气发电装机总量超过10%,需求将会接近2000亿方。
在城市燃气领域,目前,我国城市燃气用量已经超过200亿方,城镇燃气气化率只有40%,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约一倍。到2020年,如果城镇居民气化率达到55%,天然气消费需求将接近700亿方。而到2030年,城镇居民气化率达到70%,天然气消费需求将超过1600亿。
与此同时,城市交通、天然气化工也是天然气利用的潜在市场。与会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天然气仍将是主要的交通替代燃料。而如果天然气能在氢燃料上能有重大突破,将对目前的石油化工工业产生巨大冲击。据悉,中科院已经在研究将甲烷分解成碳和氢的技术,生成的碳直接生产乙烯,氢用于燃料电池,“如果该技术可行,天然气未来发展前景要比目前预测的更大。”赵文智说。
与会专家同时指出,能源转型,政策作用尤为关键。推动天然气利用规模的扩大,只要政策得力,上述目标完全可实现。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关于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无疑将对提升下一步天然气的利用水平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