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就不用说了,国际上的微软、谷歌、Facebook,国内的腾讯、阿里巴巴等等,大动作不少。但最贴近人类生活的互联网公司,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能玩出什么花样?
我们来看看在眼下快要热到爆炸的购物节双 11 的爆仓轰炸下,这些线上销售的大户怎么来玩转最关键的物流技术。
2012年,亚马逊花了 7.75 亿美元收购一家名为 Kiva 的仓库自动化公司,这笔收购让杰夫·贝佐斯控制住了整个产业。他把Kiva的使用权归于麾下,决定让亚马逊使用 Kiva 机器人,并且只有亚马逊能使用。这直接导致那些开始依赖 Kiva 的商家不得不另寻出路。
至今为止 4 年已经过去了,不少公司已经推出全新的机器人来代替 Kiva。出于竞争因素或专利原因,这些机器人都长得不太一样,但目的都是让仓储物流的运作效率更高。亚马逊向行业证明了一点,较之于全部的人工使用,自动化是更为高效的方式。
巡航( Navigation )技术:
Kiva 机器人的驱动单元巡航技术主要是读取在地上网格的视觉记号。所以与常见的AGV小车不一样,不需要做在地上埋线圈导线之类的准备,更不要安装其它昂贵的基础设施。
动力问题:
Kiva 机器人是由电池驱动的,每一次完成充电,基本上可以使用 8 小时。一旦电量有所降低,驱动系统会自动驱动 Kiva 机器人到充电站自动坞口充电,无需人力照看。
通讯联系技术:
这套 Kiva MFS 的服务器是直接与每个驱动单元通过WIFI网络来连接的。设置非常简易,而且与建筑内的其他无线系统的整合也十分容易。
软件系统:
Kiva MFS 控制系统决定了哪个订单被送到指定的操作员处, 哪个 Kiva 机器人去扛指定的吊舱( pods ),以及哪一条路径最易抵达目标。Kiva 设定了由电池备份的专业集束服务器架构。
亚马逊采用 Kiva 系统之后,货架到人的核心思路是取消货物调选人员,而直接利用 Kiva机器人把货架搬到复核包装人员的面前,由复核打包人员完成拣选,二次分拣,打包复核三项工作,把人员压到最低,同时原来最花时间的传输线上的位移动作也能被取消。
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表示,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是京东在人工智能研究运用上的三大方向。虽然这些动作都比亚马逊慢了一步,但京东作为国内一流的销售、物流一体电商大头,刘强东丝毫不掩饰对贝索斯的敬意。
10月26日,京东X事业部智慧物流实验室首次向媒体开放,展示了自主研发的 “京东无人仓” 成果,由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感知网络打造的全自动仓储场景组成,并表示其中部分技术将运用于备战今年的双 11。 肖军表示,京东无人仓与亚马逊无人仓虽然都是直营仓储为主,但应用场景和设计理论存在偏差,共性都是想为用户带来更快捷便利的购物体验。
“京东无人仓” 的 4 大技术:
SHUTTLE货架穿梭车:
负责在立体货架上移动货物,能够实现 6m/s 的高速行走,并且具有每小时 1600 箱的巨大吞吐量(据说是传统人工入库的 10 倍)。
智能搬运机器人AGV:
这个貌似扫地机器人的自动导引小车载货达 300 公斤以上,可实现货物在库房内的搬运,通过调度系统与人工智能可灵活改变路径,实现自动避障与自主规划路径(靠二维码的识别和惯性导航来行走)。
DELTA型分拣机器人:
这个拣选机器人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它采用3D视觉系统,能够实现动态拣选、自动更换捡拾器以及 155ppm 的作业节拍,具有三轴并联机械结构及适应货物转角偏差辅助轴的特点。
六轴机器人6-AXIS:
它几乎就是每个人心目中的经典机械手,由控制、驱动、机械本体等单元组成,是个勤勤恳恳的搬运工,负责拆码垛等工作,具有 165kg 大载荷量和 ±0.05mm 高精度的特点。
传统自动化应用在仓储在欧美国家已经十分常见,但在国内与电商业务相结合之初,在响应订单的实效、海量数据的正确处理、高强度快节奏的正常运作、机器人与人员的操作配合等等问题上,“京东无人仓”还面临十分直观的挑战。 但和所有先行一步的欧美国家一样,这也是他们曾经或现在还在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只是走在同样的路上,创造点什么,再留下点什么。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