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冬,橙色、黄色的自行车成为北京街头一景。在地铁站、公交站和办公楼、小区门口,这些人人可使用的共享单车便利着“最后3公里”的出行。依靠手机APP中的GPS定位查找、自助使用、自由停放功能,共享单车迅速成为城市的新宠。当自行车搭上互联网,一条消费者、运营方和制造商之间的经济链运转起来,沉默需求被激活,城市效率在提高。
满足需求是硬道理
共享单车怎么骑?用户只需下载一个APP,便能根据系统GPS定位发现身边的单车。注册并交付200元左右押金,扫车身二维码或输入单车编号,开锁,骑上就走。用完则可在APP上标注“行程结束”,随时随地还车,无需归还到固定车桩。目前各类单车行驶价格几乎不超过每半小时一元钱。
一个城市的地铁与公交车系统再完善,也没法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完美解决。而以短距离出行为优势的自行车,恰好弥补了末端交通的缺陷。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是较早开始使用共享单车的“先行者”之一。在他看来,共享单车最大的卖点是解决短距离出行问题。隐藏在末端交通中的需求,是共享单车近一年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便捷性和便宜的价格,则让其广受认可。
据张文忠介绍,短距离出行,比如购物、理发、去银行等至少占到全部出行的1/3。如果这部分被替换为自行车,对于缓解交通拥堵、保护环境,甚至锻炼身体,意义都非常大。
动能转换添新动力
在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座谈会上,摩拜单车的创始人提到一组数据:在无锡,厂家每天为摩拜生产1.4万辆自行车。如今,他们已经拥有80万辆自行车。作为新兴业态,共享单车的亮点在于经营方式的变革。它依托互联网和服务业,同时又激活并带动着传统制造业的发展。
共享单车目前的成功,佐证着新兴业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促进关系。
“这就是新动能的一个典型案例。互联网、共享经济,能够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发挥良好作用。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但这并不是要侵蚀掉传统产业,而是增加了新的动力。”张文忠说。
专家进一步指出,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政府需要调整思维,做好服务以及必要的规制。以共享单车为例,其乱停乱放问题“让人头疼”。据悉,北京市将研究出台相关办法,规范现存的停车乱问题。共享单车企业也会提供相应的大数据,为政府改造慢行系统和增加停车位建设提供必要支撑。
共享经济赋新内涵
出行有优步、滴滴,住宿有Airbnb,作为共享经济的早期代表,它们定义了共享经济的特征。共享经济应当包含3大主体:资产持有者、资产使用者和服务对接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高度发达,使得社会的闲置资源得到充分的激活与利用。
共享单车从诞生之初就打上了“共享”的标签。有观点还认为,共享单车重新定义了共享经济——“使用权快速切换,也叫共享经济”。而“使用权快速切换”,则意味着社会资源的重复与高效利用。“共享单车所包涵的‘共享’涵义,是其核心。虽然目前刚刚起步,但应当是未来大力支持的方向。”张文忠说。
据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耿介绍,2010年至今,共享经济在中国已经涉及10大行业、30个子领域,可以说后发而先至。
陈耿认为,共享经济在中国有非常良好的发展条件:人口、市场、基础设施、文化传统、规模优势,还有各级政府的支持。未来5到10年,共享经济将会是经济发展的潮头。他认为,分享的空间会拓展,对象会增加,从消费共享到产业共享的趋势也已初现。
来源:互联网观察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