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聚焦信息技术领域,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拓展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深度和广度,助力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新型研发机构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试行)》,支持建设了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服务保障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开源10亿参数级别性能最优的视觉基础模型EVA及全球首个支持9种语言的多模态大模型AltDiffusion;完成1000P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搭建。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实时人机双向价值对齐研究成果被Science头条报道,发布国际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白皮书。
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建设国内首个汇集模型、数据和工作流的数字资产管理平台——科学智能广场,研发出国际首个覆盖元素周期表近70种元素的原子间势函数预训练模型DPA-1。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发出通信距离高达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样机“天工”,创造了量子直接通信距离新的世界纪录;搭建完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自主化的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Quafu。
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持续开展长安链核心技术攻关,研发高性能抗量子密码模块、大规模对等网络通信技术“若水”以及全球最大区块链开源存储引擎“泓”,支持建设全球性能领先的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
强化高精尖产业生态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产业共同成为推动北京发展的“双引擎”。牵头组织起草人工智能相关规划政策,积极支撑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规模、优化创新环境。
北京市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1800家,其中上市公司40家,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企业有6家,均居全国首位。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产值规模约2170亿元,同比增长约5%。
强化集成电路产业链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进展
围绕补根基、强工艺、建生态三条主线,加大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攻关。
通过“补根基”,重点聚焦高性能计算芯片、高端模拟芯片、EDA点工具等卡脖子技术组织攻关,支持优势企业发布第二代全功能GPU芯片、形成一批可对标TI、ADI最新系列产品的模拟芯片等。
通过“强工艺”,重点围绕双“1+1”工程的战略需求开展揭榜挂帅,通过市区联动机制,推动12寸晶圆厂核心工业软件的自主化,填补12寸先进磁性芯片的晶圆级磁学性能表征装备的空白;推动优势企业建设国内首个全国产装备BCD工艺共性技术平台等。
通过“建生态”,支持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寒武纪、昆仑芯等共建AI芯片生态实验室,加速国内AI芯片的生态发展和应用落地;支持通用接口IP、先进封装集成等芯粒共性技术攻关,夯实北京市Chiplet生态基础。
强化未来产业布局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聚焦互联网3.0、6G、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业,进行前瞻布局。
抢占互联网3.0发展先机。牵头组织起草了相关规划政策,围绕核心技术、共性平台、应用场景等方面部署。聚焦XR操作系统、建模及驱动、渲染等方向,研发国产XR操作系统、高性能3D渲染引擎等,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速度和国产化替代进程。
积极树立北京下一代通信网络特色旗帜。以下一代云化无线网络开放平台建设为牵引,开展云化异构硬件平台研制,以及协议栈、射频前端等相关系统和模块研发,支持面向2025年的标准化技术验证与选型。
积极培育卫星制造龙头企业。根据国家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节奏,按照星上关键器件、地面终端及关键器件等有序布局,研制出国内首套面向低轨卫星互联网的Ka频段多波束相控阵天线。
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