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国防科工局组织编制的《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以下简称《行动指南》)正式印发。为科学解读《行动指南》,记者采访了工信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
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问: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实施、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肩负重要使命。随着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的中高速发展阶段,以质取胜、品牌制胜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在此背景下,《行动指南》出台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科技司:作为《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的子规划,《行动指南》是贯彻“质量为先”基本方针,加快提升质量品牌,推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行动部署。从2014年启动前期调研,历经两年研究修改,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在此期间,国务院部署了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为加强相关行动的协调,确定了《行动指南》立足装备制造业,着眼促进制造业质量品牌全面提升的基本定位。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石。装备制造业不仅自身面临着在质量基础能力、质量安全风险、产品品种结构、产品实物质量和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艰巨任务,还发挥着为保障和牵引消费品工业、原材料工业等相关产业提升质量品牌的重要作用。《行动指南》的出台,有利于聚焦我国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夯实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的基础,强化质量品牌工作合力,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实现我国制造业质量品牌整体提升。
在改革中实现发展
问:《中国制造2025》提到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的重大历史机遇,那么实施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科技司:首先,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调整和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的进程,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构建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跃升的外部机遇。第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以质量水平和品牌价值提升对冲速度放缓,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需求成为内在机遇。第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关键领域技术持续突破,为制造业实现质量品牌超越发展提供技术机遇。第四,也是最重要的,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实施建设制造强国战略,质量品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必将不断完善,为我国加快建设质量品牌强国奠定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第一,质量品牌关联供给和需求两侧,改善供给和需求关系需要解决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在改革中实现发展。第二,伴随技术迅猛发展和需求多元化,围绕质量和品牌的创新空间不断拓展。而且,质量品牌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客观上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突破。第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质量品牌水平在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差异大、层次多。在不平衡中推进协调发展,没有经验可循,必须探索新的路径。第四,传统制造强国在质量品牌领域具有先行优势,在一些关键领域,奠定了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市场影响力,我们要实现质量品牌赶超,必须直面竞争。
科学规划有序践行
问:《行动指南》提出了“力争通过三个阶段的努力,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质量和品牌水平大幅提升”的发展目标。阶段性目标的设置又是基于哪些考虑?从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发展现状看,目标实现是否有难度?
科技司:《行动指南》将十年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并重点表述了第一阶段,也就是前三年的发展目标。质量品牌建设是系统性工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分阶段设定目标有利于聚焦各阶段的重点任务,保持工作科学有序。在第一个阶段,重点完善质量品牌提升工作机制,夯实质量品牌发展基础,并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质量品牌基础逐步完善,以及在重点领域的突破形成示范效应的条件下,第二个阶段要推进质量品牌的整体提升。对照《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在第三个阶段,我国制造业质量品牌水平也要同期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水平。
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质量品牌发展状况看,一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在高铁、航天、船舶、电力等领域打造出了一批享誉世界的品牌;另一方面,我们在基础能力、品种结构、实物质量和品牌培育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实现预期目标的信心与困难并存。随着《行动指南》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以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工业企业等社会各界合力作用的充分发挥,相信经过科学系统的推进,实现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问:质量和品牌是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制造强国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培育出赢得市场认可的国际化品牌,打造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行动指南》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行动,提出这些行动的主要考虑有哪些?
科技司:《行动指南》提出的五个方面20项行动体现了以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为牵引,带动制造业质量品牌整体提升的思路,重点围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完善质量基础体系、健全质量监管机制、促进先进制造发展、解决关键质量问题等方面展开,并把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作为重要的工作手段。
在行动内容上,体现了“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改善供给质量与维护市场秩序相结合、质量基础提升与产业质量升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发挥一个主体作用、加强三类平台建设、完善四个基础体系、健全四项监管机制、推进六个领域提升。
其中,围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从落实责任、激发动力、增强能力等三个方面开展行动;加强质量品牌服务平台建设是要解决质量品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推动建立一批专业化服务、信息共享和活动推进的公共服务平台;质量品牌建设的技术基础包括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在第三部分围绕这四个方面做出了部署;健全四项机制是改善质量品牌发展的环境,围绕质量监管、信用管理、公平竞争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行动。
第五部分是推进六个领域重点提升。“区域和行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是发挥地方和行业作用,强化质量品牌合力的重要举措。“工艺优化和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攻关行动”是要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影响行业质量提升的非竞争性共性质量技术和工艺问题,实现质量突破。“质量品牌护航行动”是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优势和战略产业开展的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全产业链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是发挥装备制造业对整个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的牵引作用。另外两项行动旨在通过两业融合和国际化进程促进质量品牌发展。
从总体看,这些行动结合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发展现状和目标,落实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的战略任务,做出了比较科学系统的行动部署。
保障措施逐步到位
问:此前,工信部通过推进实施“工业质量品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强试点示范带动引领,对促进行业及区域工业质量品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是否会延续相关的政策?在引领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及品牌打造方面,将出台哪些针对性措施?
科技司:工信部履行“指导工业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职能,一直把质量品牌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持续推进。2012年以来,通过开展“质量品牌建设年”、“质量品牌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已经形成“常规工作+专项行动”的推进模式,形成企业品牌培育、区域品牌建设、质量标杆等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活动。
特别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思路开展的企业品牌培育和区域品牌建设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试点示范的工作推进方法也得到领导的肯定。例如,通过对前两批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的统计调查,这些企业经过3~4年的品牌培育,其主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平均值从17.8%提高到31.4%,工业增加值率从21.8%提高到26.2%,顾客重复购买销售占比从43.4%提高到60.2%。这些已经形成经验并取得成效的活动会持续开展并将不断改进创新。
在《行动指南》中,围绕强化组织实施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发挥重大工程的支持作用,以及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到位,将为装备制造业乃至中国制造的质量品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