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超过60家经过股东“更新”的公司中梳理出五大趋势要点:万达、恒大、鸿商等大型实业集团收购保险牌照的用意,保险公司中原有股东之间的变更使得大股东收紧控制权,电商巨头对保险的定义,创业公司以及互助保险新模式的“鲶鱼效应”以及上市之路。
2015年是保险业“股权变更年”
据统计,自2014年12月迄今的12个月里,已有至少33家保险公司正在或已完成股权变更,包括被收购(9家)、大股东收紧份额(13家)、集团内转让股权(5家)、上市清理(2家)等。
如果再加上由新资本进入保险业所带来的新开业14家,及年内新批筹9家,发生股权变动(含新增资本)的保险公司数量已占保险公司总数量的约三分之一。
不仅如此,超过20家上市公司年内扎堆发布了拟设立寿险、产险、健康险、互联网保险和互助保险等类型保险公司的公告。
不同寻常的现象意味着,保险业的股东资本属性正在进入迭代高峰期。
大致而言,早年成立保险公司的部分中资、外资股东正在选择性退出,而新崛起资本,尤其是民营地产、医药实业和电商巨头,或看好寿险长期资金输血功能,或看好健康险是医疗改革中关键杠杆,或看产险灵活多变的场景附属黏性,或者前三种功能的融合变种,正在有针对性的促使着保险业从产品到运营、从内容到功能产融多样化发展的新阶段。
9家保险公司被收购和金控
本文“收购”是指公司通过股权交易取得保险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尽管不一定达到《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30%股权标准,但新资本成为现有保险公司第一大股东。
据统计,自2014年底至今,共有9家保险公司被收购或金控。
分别是:万达集团收购百年人寿11.55%股权;恒大地产39.39亿元收购中新大东方(后更名“恒大人寿”)50%股权;中银保险12.75亿元收购中航三星人寿(后更名“中银三星人寿”)51%股权;鸿商集团收购中法人寿50%股权;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收购民安财险51%股权;同方股份收购海康人寿(后更名“同方全球人寿”)50%股份;镇江和融房地产收购弘康人寿1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华邦控股收购华农财险20%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蚂蚁金服12亿元收购国泰产险60%股权(尚未获批).
此外,还有中华联合集团、中德安联人寿、新光海航人寿等公司曾有意愿股权变更。2015年7月,中民投及旗下中民国际拟以22亿美元收购思诺国际保险集团全部股权。
进军保险业的资本属性中,以地产为主,医药、实业、电商等也在其中,大比例控股购入的目的不一,或是为了组建主题金融版图的全牌照战略,或是为了便于资本市场操作。
以万达为例。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做年中工作报告时称,下半年要完成银行、证券、保险等三家公司的并购,加上已有的金融产业,正式成立万达金融集团。王健林对金融集团有很大期许,甚至认为“有超过万达文化和万达商业两者市值总和的可能”。
但万达金控并非一路畅通。一位接近万达金融的人士对记者透露,万达金融集团原本在2014年就计划成立,当时拟任负责人为有银行理财和投行背景的王贵亚,后万达集团对金融板块的架构又进行调整,将互联网和电商平台也融入金融板块,万达金融总裁由原万达商业地产董事、高级副总裁曲德君出任。
王健林将万达的“互联网+金融”归纳为:掌握万达体系内数十万商家的现金流入口,研发云POS机,并对其作信贷考核、发放和回收;万达金融除了发放贷款,还可以做理财产品、做消费金融等。
“尽量不建金融实体店,如果万达商家每个有100万信贷需求,万达金融就是万亿规模。”王健林称,金融集团在并购企业时,一开始就要把架构设计到位,保证国内国外都能上市。
恒大的寿险策略相对更加激进。
恒大人寿更换股东、公司名后,即举行了千人“誓师大会”,并向系统内员工全员推广恒大人寿保险产品,主要为年化利率在7%-8%不等的万能险。从业内产品现状来看,这样的回报率确有吸引力。恒大集团称将在12月底前,保费收入确保突破100亿元,力争300亿元。而300亿元,是一家成立数年的中型寿险公司大约一年的保费收入。
尽管2015年以来,监管层对寿险公司互联网渠道销售万能险、投连险等理财型险种有明确限制并强调流程规范性(如自动退保、承诺收益率等),8月以来不少寿险公司的产品在第三方理财网站上下架,但已经挡不住寿险理财型产品收入2015年前10个月同比大幅增长91%。截至10月底,寿险投资款的规模(6564亿元)跟整个产险业的收入规模,相差仅不到300亿元。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股权产融结合的程度愈加深入和复杂。地产、电商、金融,三大领域巨头交叉持股、相互合作的趋势正在凸显。
“不能简单的理解谁控股了谁,资源就会向谁倾斜。”一位电商巨头内部人士对记者称,“以蚂蚁金服为例,之前与腾讯和平安共同发起设立了众安在线,2015年又收购了国泰产险,同时正在筹备设立信美相互人寿保险,但年初的增资中,人保资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都在蚂蚁金服新股东名单中。”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