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以来,天然气价格一路上升,天然气成为今年年内涨幅最大的大宗商品。市场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里,亚洲的液化天然气价格暴涨了近6倍,而欧洲天然气价格的涨幅是更加惊人,仅7月份的价格和去年5月份相比,涨幅就超过了10倍。
与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相比,天然气长期以来都因开采较易,储量较大等特点,成为能源领域中相对便宜的能源品种。对于本轮发力上行,业内普遍认为,国际天然气价格淡季不淡的背后是极端天气、能源政策、经济复苏等多重因素逻辑共振的结果,加剧了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错配,才支撑起一度深陷暴跌泥潭的天然气价格节节攀升。
在能源消费结构变革的过渡转型趋势下,预计天然气价格短期内或仍将处于高位,并推高全球通胀水平。但随着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的加速完善,国内天然气供需有望保持平稳,进而实现兼顾效益和环保的双赢,为低碳转型之路谱写出新的篇章。
供需失衡带动气价高企
攀升,是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今年的主旋律。8月23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天然气期货价格维持在每百万英热单位3.9美元,虽然较本月高点有所回落,但仍较去年同期上涨约一倍。在欧洲,作为西欧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在7月突破历史纪录,达到每百万英热单位13.1美元,8月中旬继续攀升至15美元上方。
国际天然气行情的升温,也带动了国内市场涨幅。8月份以来,A股燃气板块持续走高,涨幅17.87%。金融市场外,天然气持续上涨也直接传导至下游产业链,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8月上旬全国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监测显示,液化天然气(LNG)环比上涨10.2%,达每吨5402.5元,而去年我国LNG综合价格则在每吨2500元左右浮动。
事实上,仅仅在去年5月,天然气价格还因为全球能源供应过剩而始终处于低位徘徊,甚至多次跌成负值。国内多家银行为规避投资者风险,也纷纷宣布暂停包括天然气在内的多个产品的开仓交易。
对于近期天然气市场的强势表现,在华昇能源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田晓看来,所有的价格都是供求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首先,不同产地的天然气根据其输送方式途径、技术要求、甚至计算单位量词都有所不同,导致形成的国际市场较其他能源产品更加分离,市场价格机制、变化成因也更为复杂。
从短期来看,全球高温天气频现是直接推动因素,特别是入夏以来,北半球热浪来袭导致天然气需求激增。此外,与液体状态的原油相比,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严重依赖管网、LNG接收站、储气库等基础设施。田晓表示,随着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明显复苏,相关供给国和消费国的生产水平和恢复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供需错配,也是抬高天然气这类大宗商品价格的客观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在“碳中和”愿景下,持续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构建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成为全世界的重要课题。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最新能源报告显示,未来几年的天然气需求量或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到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量可能增至43000亿立方米。
海辉基金分析专员李焱同样指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相继宣布加快绿色能源转型步伐,对于碳排放的管控越趋严格。天然气作为与煤炭、石油相比灵活性更强的清洁能源,已成为转型过渡的首选资源,是天然气需求增加的又一推手。尤其是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打破了能源壁垒,在价格因素主导下,全球各类能源价格有望逐步趋同。
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能源类商品面临多重因素影响下,能源货价格的震荡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李焱分析认为,从短期价格趋势来看,在不同的经济体梯次恢复,供给需求方式存在错配的情况下,随着冬季取暖季的临近,部分地区急需补充天然气库存,将支持天然气价格呈高位走势。但李焱也提醒广大投资者,对于大宗商品而言,很难有单边持续上涨的行情,且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来考量,能源类投资会在一段时间内呈现高风险的特点。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且不具备石化能源的条件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普通投资者,并不适合盲目跟风参与。
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桥梁”作用日益突出。
国家能源局8月21日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指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工业、建筑、交通、电力等多领域有序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以及充分发挥燃气发电效率高、运行灵活、启停速度快、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少等特点,将气电调峰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能源碳达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9%。天然气消费量3280亿立方米,增量2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6.9%,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4%,对外依存度43%。
田晓指出,天然气行业既是能源生产行业,更关系国计民生。目前国内能源发展已经进入增量替代和存量替代并存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大力发展天然气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针对对外依赖度较高的情况,我国已开始加快发展国内天然气供给储备。2018年以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各地方部门和油气企业强化天然气发展顶层设计,从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拓宽多元化国际供应来源等多方面入手,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20年,生产天然气188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9.8%,连续四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增速连续两年快于消费增速,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天然气增储成效显著的同时,相关设施建设步伐也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长输管道4.6万千米,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约11万千米,“全国一张网”基本成形。截至2020年采暖季前,全国储气能力达到234亿立方米,约占天然气消费量的7.2%,比2015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在持续完善天然气多元供应体系方面,2020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连续推出国际LNG船货线上竞价、招标等交易功能,通过数字化、市场化的线上交易平台,为境内外市场主体提供了交易、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对于油气体制改革,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指出,要推动全面放开上游勘查开采市场准入,完善油气管网运营投资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管道基础设施和储备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公平接入机制,加快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燃气特许经营政策,降低用气成本。
市场人士预计,国际天然气价格可能在今年冬季刷新纪录,拥有上游天然气资源的生产型企业,部分公司业绩或受益明显,而对高度依赖天然气的个别产业则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随着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将为今冬明春天然气的平稳供应提供充足保障,老百姓用气基本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