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曾在《世界能源展望2011年》中预测了截至2035年的能源供需基本“新政策规划”,并特别公布了全球核电站开发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缺少核电情况”对能源社会的影响。根据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取代化石能源,同时技术成熟、长期总体成本低且能大规模稳定提供清洁能源的只有核电。而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正成为世界核电发展产业中心。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全世界核电站的总发电能力2010年底为393吉瓦。在根据各国商定的政策制定的“新政策规划”中,到2035年总发电能力将扩大到633吉瓦,但在“缺少核电情况”下,到2035年发电量将比2010年减少15%。
为了弥补这一减少部分的能源,煤炭及天然气需求将会增加。与“新政策规划”相比,核电站占比将从13%减至7%,可再生能源将从31%增至32%,煤炭从33%增至36%,天然气从22%增至24%。
煤炭及天然气发电份额增加几个百分点的话,世界贸易格局将为之一变。煤炭需求的增加将使澳大利亚普通煤炭出口量增加两倍以上,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将使俄罗斯出口增加2/3。
由于需求的迅速增长,2035年的煤炭和天然气价格与“新政策规划”相比,将分别上升大约2%和4%~6%,全世界的全年总进口额将分别增加220亿美元和670亿美元。国际能源署表示,高度依赖核电、又缺少资源的国家所受的冲击将更加明显,如日本。
虽然“新政策规划”中,今后25年的累计投资额为38万亿美元,但是要实现将长期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的目标,则必须对可再生能源及节能等领域追加15.2万亿美元的投资。如果继续推进“去核化”,将会进一步产生1.5万亿美元的成本。
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政治议题和经济发展趋势。然而,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水能。在工业化国家,通过传统工艺发掘的水资源已消耗了3/4,水电稳定性也受限,继续开发的潜力小;风能与太阳能虽然潜力大,但却不稳定;生物质能源需要大规模使用粮食,存在与人争粮的问题,而非粮食类生物质能源成本居高不下。
专家预计,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世界初级能源供应的比重只能提高到8%。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取代化石能源,同时技术成熟、长期总体成本低且能大规模稳定提供清洁能源的只有核电。世界核能协会已投身发展名为“和谐”的电力未来计划,以帮助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谐计划包括部署低碳发电技术的一个多样化能源构成,从而使效益最大化并使消极影响最小化。该协会核能目标为在2050年供应全球25%的电力。
中国正成为世界核电发展产业中心。截至2016年7月,中国大陆核电总装机容量5500多万千瓦,居世界第四。中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世界领先。2015年全球核电站发电量增长1.3%,全部来自中国(增长31%)。2015年全球共有10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是1990年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其中8台在中国。2015年全球有8台新的核电机组开工建设,其中6台在中国,投资达180亿美元。2015年共有61台核电机组在建,20座在中国。中国正成为世界核电发展产业中心。
“一带一路”连接着欧洲和亚洲两大经济圈,其沿线是世界核能发展的热点和关键地区。从国际核电市场需求看,共有72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其中在“一带一路”上的国家有41个,“一带一路”周边还有11个国家正在发展核电。“一带一路”是世界上铀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哈萨克斯坦铀资源产量世界第一,资源量世界第二,2013年生产天然铀2.2万吨,探明成本低于260美元/千克的资源量。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