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中国环保PPP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以供水、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项目为代表的环保项目作为最传统意义上的BOT,具有稳定的预期盈利,可作为优良的长期持有资产的特点,是高质量PPP项目的代表。因此,各环保公司参与PPP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环保行业相关PPP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呈明显上升趋势。一般来讲,PPP项目的公益性的项目性质决定了项目回报率普遍偏低,与上市公司天然的逐利性天性相悖。在此情况下,应根据环保和公用PPP项目的现实特点,设计合理可行的盈利模式,实现政府部门、环保公司和公众的“多方共赢”,保障PPP项目顺利完成。
项目资金来源
项目资本金和外部融资来源。PPP项目的项目资金有两大来源:
一是项目资本金,PPP项目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满足固定投资项目资本金的要求。一般而言,项目资本金占工程总投资约20%-25%。国务院对不同行业项目资本金的最低要求均做了相应要求。
二是外部融资。目前PPP项目融资的方式还比较单一,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而通过银团融资、债券融资、PPP产业基金、资管计划、信托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资金的比例还比较低。同时,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成立的项目公司,因为资产规模小、现金流少,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自身融资能力。
企业效益改善
对环保公司来讲,PPP的引入将带来以下重要改变:
盈利能力的变化。在不并表情况下,环保公司以分红形式获取项目公司投资收益。一方面,应收账款和存货等项目减少;另一方面,公司负债减少,结算加快导致利息费用减少,两项因素共同作用,提高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然而,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头几年可能会产生亏损,拉低项目投资收益,影响公司盈利表现。
现金流的改善。在不并表情况下,环保公司自身会产生投资性现金流,其回收期与项目周期相等。若PPP项目本身能保证足够的毛利率,则能形成良好的投资性现金流,改善环保公司现金流情况。若项目本身毛利率较低,环保公司在项目资本金中出资比例较高,或地方政府拖欠账款,则会给环保公司带来较大的现金流压力。此外,一些新型的PPP模式也能帮助缓解现金流压力,如采用增量和存量项目打包的方法,运营一个项目的同时新建另一个项目,存量项目的收益将补贴新建项目的现金流。
表内杠杆降低,表外杠杆提升。由于项目公司是融资主体,在不并表情况下,能实现低杠杆撬动更多资本的效果。
对施工企业来讲,PPP项目施工进程更快,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也将得到有效缓解。在PPP模式的环保项目里,施工方一般就是PPP项目的投资方。其中项目建设资金有项目资本金和项目贷款两大来源。如在镇江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中,项目公司现金出资3.234亿元,仅占项目总投资的12.5%,项目资本金到位后即可开工,加快了施工进程;对项目贷款来讲,PPP模式下融资渠道众多,能保证项目贷款即时到账。因此,PPP模式下环保公司垫资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
项目回报机制
项目回报机制可分为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和项目开发性收入三类。就收费模式来讲,最科学的收费模式是使用者付费。传统的公共交通项目等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使用者付费形式,相对而言社会资本投资顾虑较少。而以环保为首的新型项目,工程量大,难以准确测算回报且缺乏成熟的付费体系,此类项目往往不被环保公司和其他社会资本所看好,导致项目落地困难。
不同回报机制的会计处理。环保PPP项目以非营利性项目为主,未来回款依靠政府付费,且付费或补贴金额多为事先确定。在此情况下,项目公司在运营期内无经营收入,新增科目长期应收款,政府付费计入利息收益。对经营性项目,运营期内的经营收入(使用者付费)归入主营业务收入。
并表与否的会计处理。并表与否对公司报表表现各有利弊:选择并表,公司债务增加(项目公司的贷款、企业债等债务将并入上市公司),但能享受项目公司的运营收入。选择不并表,则报表无法体现运营收入,施工收入归入经营性现金流,此时项目公司的债务并不会计入上市公司报表中,起到一定程度“美化”财报的作用。由于环保项目多以非经营性项目为主,项目债务动辄占到总投资的70-80%,环保公司为了报表“好看”,倾向于选择不并表。
企业先行垫付资金的情况。《2016-2020年中国环保PPP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环保PPP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地方政府因财政预算不足,没有给足够拨款,却要求项目按期完工的现象。由于环保公司在谈判中处于相对弱势,环保公司多会以自有资金或自筹流动资金先行垫付。经过后期协商后,基本能以其它形式完成应收账款或债务的置换。然而,地方政府拖欠账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例如,部分污水垃圾处理的中小型企业应收账款已普遍增加到营业收入的50%以上,大大增加了环保公司的财务负担。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