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2015年的石油产量为146.3万吨/日,较2014年增加了约1.3%;2016年仍保持总体增长之势,前10个月的产量已达到4.54亿吨,约合151.3万吨/日,同比增长2.3%。
同时,俄罗斯石油出口也保持总体稳定增长,其2015年石油出口量较2014年增长了8.9%,至65.75万吨/日;2016年前10个月同比增长4.8%,至70万吨/日。
在全球性低油价形势下,俄罗斯的石油产量能保持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五大因素,包括资源禀赋与成本、国内货币汇率变化、俄罗斯国内油气产业政策、俄罗斯政府稳定市场份额的需要及老油田产量递减放缓等。
卢布贬值和现行税收体系是俄罗斯能在低油价下保持石油产量增长的经济保障。卢布的大幅贬值消化了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石油公司总体收入的影响,使其在油价低迷时期仍保持较为强劲的财务水平;现行税收体系则通过政府税收减少的形式化解了油价下滑对公司利润的负面影响,使其有相对充足的资金用于勘探开发投资。
此外,良好的资源禀赋是俄罗斯增产的资源基础,确保油企在低油价下的投资仍能获得可观的收益。油企投资的增加及投资重点向开采的转变,使得老油田和成熟油田产量衰减放缓和新油田开发项目加速推进,是增产的直接动力。
促进增产因素之一:卢布贬值抵消了油价下跌的冲击,政府和油企的名义收入基本稳定,主观增产意愿具备资金基础
与其他能源出口国一样,俄罗斯卢布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与油价有着直接关系。2014年下半年以来油价一路下跌,与此同时欧美因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在持续,导致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2014年6月至今,布伦特油价由112美元/桶降至50美元/桶左右,降幅约为55%。而此期间美元兑卢布的汇率则从34提高至62,增幅约为80%,也就是说卢布贬值幅度大于油价降幅。
俄罗斯所产石油有近一半用于出口,石油出口是其国家外汇和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当卢布汇率与油价同时下滑,且卢布的贬值速度快于油价下跌速度时,出口等量石油获得的外汇收入会减少。但同时政府和油企获得的以卢布计的名义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在俄罗斯境内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的公司主要通过将所产石油出口获得美元,然后兑换成卢布在当地购买主要的材料和服务。虽然油价下滑导致这些公司的美元收入锐减,但由于卢布的贬值幅度高于油价跌幅,且此期间俄罗斯国内物价并未出现较大涨幅,因此这些公司以卢布计的收入反而有所增长。这也是俄罗斯油企在2014年和2015年的财务表现强于其他油气公司的主要原因。
以俄罗斯国油为例,该公司2014年以卢布计的总收入增加了18%,而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其他国际石油巨头的营业收入增幅平均只有1%左右;2015年在国际石油巨头无一幸免地出现利润暴跌之际,俄罗斯国油以卢布计的净收益仍有约2%的增长。此次油价下滑和卢布贬值给俄罗斯油企带来了实质上的好处。
促进增产因素之二:资源禀赋较好,油气勘探开发成本低,具备增产的资源基础
与其他国际巨头多样化的油气资产组成不同,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所持有的油气资产中绝大多数是常规油气资产,而这些资产最大的特点就是勘探开发成本相对较低。
俄罗斯能源部长2016年3月称,俄罗斯境内的石油开采成本平均只有2美元/桶,难开采资源和海上石油区块的平均开采成本为20美元/桶左右,即使油价下跌至15美元/桶,俄罗斯的石油仍将保持赢利。考虑到近年来卢布对美元贬值近一半的影响,俄罗斯的石油开采成本应该高于其官方数据。不过即使这样,其开采成本也在4~8美元/桶之间,相对于其他大多数资源国而言仍有很大优势。
其他独立机构公布的俄罗斯石油生产成本(包括资本投资和运营成本)为17.2美元/桶,仅次于科威特、沙特、伊拉克、阿联酋和伊朗,是所有非欧佩克国家中最低的。即使在俄罗斯开采石油的完全成本要在这一成本水平上翻一番,也不过35美元/桶,而2014年下半年油价下滑以来大部分时间的油价都是处于40美元/桶以上的。
也就是说,俄罗斯现有的在产油田在目前的低油价下仍具有经济生产能力,这就为其当前油价水平下增产提供了发展空间。另外,俄罗斯陆上常规石油勘探的发现成本也处于较低水平,俄罗斯国油和俄气石油平均为4~5美元/桶,鲁克石油最高,为8美元/桶,其他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发现成本介于二者之间,而世界其他油企的发现成本普遍在20美元/桶左右。较低的勘探成本释放了俄罗斯在当前低油价下的增产后劲。
促进增产因素之三:现行财税制度在低油价下有利于确保油企的收益稳定,为增产提供了政策保障
对油企而言,只要油井/油田的现金流为正,一般不会选择关停。对于在俄罗斯国油等以原油出口为主的国家石油公司而言,一口油井或一个油田的运营现金流是由油价与开采成本及各种税费(矿产资源税、出口税、境内管运费、国际运费)的差值决定的。
俄罗斯几家主要油企包括俄国油、俄气石油、鲁克石油、巴什石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俄罗斯国内石油开采的平均成本不到4美元/桶,而且俄罗斯国内石油生产商的主要开采成本直接与油价挂钩,当油价下降时对应的开采成本也会降低。俄罗斯特有的石油税费体系消化了油价波动对石油生产的影响。俄罗斯的石油税费主要由矿产资源开采税和石油出口税组成,它们消化了80%的油价波动影响。
当油价处于较高水平时,开采税和出口税会大幅增加,油价上涨带来的收入增加绝大多数被政府收取了;当油价处于较低水平时,这两种税费水平也大幅降低,政府以税收减少为代价,为油企承担了油价下滑导致的收入减少。这使得无论油价上涨还是下跌,俄罗斯石油生产商的利润总能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水平。当然,在油价高企时这个利润水平会显得偏低,从而影响油公司的再投资,但当油价处于较低水平时,其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
促进增产因素之四:油企未大幅削减勘探开发投资,有的甚至还逆势增加投资,是增产的直接推动力
本轮油价下跌以来,削减投资是油企应对油价下滑挑战的主要措施之一。2015年,全球主要油气公司平均削减了约30%的上游勘探开发投资来帮助消除油价下滑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俄罗斯国油、鲁克石油、俄气等公司以美元计的上游投资也有大幅削减。但考虑到这些公司的核心业务都位于俄罗斯境内,相关支出费用大部分是以卢布计及卢布贬值因素,这几家俄罗斯的石油公司2015年以卢布计算的上游投资还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俄罗斯国油2015年在俄境内的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比2014年大幅增加了30%,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33%;鲁克石油2015年在俄罗斯境内投资仅较2014年减少了11%,远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而且其2016年上半年的上游投资仅比2015年上半年减少2%。
虽然俄罗斯主要石油公司近两年在俄境内的上游投资都保持了稳定甚至增长,但不同公司的投资特征有明显差异。以2015年上半年为例,俄罗斯国油和俄气石油勘探和开发板块以卢布计的总体投入同比均大幅增长,但勘探板块的投资出现大幅下降,大部分投资从勘探转移到了开发板块。勘探是对未来生产的投资,对当前产量的推动作用有限;而开发投资则是直接用于现有油田的生产,是推动产量增长的直接因素。正是投资上的这种转变,促使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在低油价下仍能实现增长。
促进增产因素之五:成熟油田与老油田产量递减放缓,新项目投产加速,确保增产得以实现和持续
由于近两年俄罗斯主要油企均保持了较好的财务状况(以卢布计)且上游投资的重点由勘探转向开发,一方面使得针对成熟油田和老油田的挖潜作业量增加,导致这些油田的产量递减放缓;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能够即刻投产或有望在短期内投产项目的推进明显加速,成为新的产量增长点。这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尤为明显。
西西伯利亚区是俄罗斯的主要产油区,俄罗斯在2000~2006年期间原油产量的大幅增长主要是该地区石油产量的恢复性增长推动的。不过该区产量自2007年起开始衰退,在全国石油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也从2006年时的68%降至目前的54%。尽管该地区整体产量已进入下降通道,但降幅却远低于预期,近两年特别明显。2006~2014年,该区的产量减少了约2700万吨,总体降幅为8.2%,年均降幅仅为1.3%。其中2014年的降幅为1%,低于近年平均水平。该区2016年来产量衰减减缓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老油田产量递减放缓;二是新项目投产抵消了部分老油田减产的影响。
Samotlor油田是西西伯利亚最大和最老的油田之一,于1969年投产,在2006年达到9.1万吨/日的峰值后,产量便开始下降。不过在持续投资和一系列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下,该油田在2008~2014年期间的递减率一直保持平均每年5%左右,2015年该油田的递减率进一步下降为3%,明显低于该区老油田10%~15%的年均自然递减率。与此同时,西西伯利亚地区近年来也有一些新油田投产,如位于北极海域的Prirazlomnoye油田,早在1989年就已发现,但直到2014年才投产,由俄气石油公司开发,产量最高可达1.4万吨/日。
另一个开发进程明显加快的地区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2009年时,这两个地区在俄罗斯石油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到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至约15%。其中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增长最快,成为俄油的又一个生产中心。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产量增长得益于万科尔油田的投产。该油田是近25年来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发现,于2009年8月投产,2015年的产量约为6.3万吨/日,是2010以来俄罗斯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该区的Verkhnechonskoye凝析油气田、Yurubcheno-Tokhomskoye油田和Agaleevskoye凝析气田等其他油田的相关开发工作也在加速推进。在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建成投产及后续扩建工程开启的推动下,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石油产量仍有很大增长空间,是其未来增产的重要来源。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