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一度的亚洲西太平洋地区国际燃气技术交流会暨展览会(GASEX 2016)于9月21日-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埃森哲大中华区公用事业董事总经理郑子霆,全球清洁能源业务总裁、国际燃气联盟勘探与生产委员会顾问梅丽莎·斯塔克(Melissa Stark)和亚太区公用事业董事总经理兼资源战略总裁顾曦之(Greg Guthridge)共同与会,围绕“能源互联网重塑天然气价值链”、“天然气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和“全球能源安全”等议题,提供了埃森哲的最新洞察。
能源互联网,重塑天然气价值链
埃森哲大中华区公用事业董事总经理郑子霆22日参加了“资本推动天然气增长”分论坛,并发表了题为“能源互联网时代,燃气企业如何驾驭新价值网络”的主题演讲。
“能源互联网”最早由美国科技财经作家杰里米•里夫金提出。他从共享经济角度出发,前瞻性地描绘了人人皆可成为“能源产消合一者(Energy Prosumers)”的能源互联网体系。
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燃气、电网供电与智能技术相结合,便创造出绿色、高能效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埃森哲近期调研显示,中国的能源企业已经认识到能源互联网将带来深远影响,并愿意进行投资以迎接变革浪潮。
埃森哲认为,能源互联网驱动了新型产业链、新型市场和新型商业模式的快速形成。
仅在中国,预计2020年能源互联网的总市场规模将超过9400亿美元,约占当年GDP的7%。能源互联网为中国能源转型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对资本的撬动力为能源企业“边转型、边增长”创造了无限可能。
我们从价值实现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应根植于“五位一体”的价值体系。它们会对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架构产生重大意义:
1)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2)能源形式的互换;3)能源技术数据与信息技术数据的互用;4)能源分配方式的互济;5)能源生产与消费商业模式的互利。
目前,中国的传统能源企业仍主导市场格局,新能源供应商和跨界玩家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物联网基础设施部署加快,企业不约而同地向“服务集成者”拓展和转型。对于相对传统的燃气企业,埃森哲建议其把握能源市场化改革的初期信号,以冷热电三联供或微电网作为切入点进入电力销售市场,进而成为综合能源供应商和服务商。
在演讲中,郑子霆同时指出:在能源互联网价值的驱动下,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势不可挡。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2015-2040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量中,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投资合计超过煤炭与石油投资,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率将高于水、煤炭、核能和石油。
这一判断也得到了斯塔克女士的呼应。在参加题为“天然气的未来”分论坛时,斯塔克表示,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也不断攀升,其中以液化天然气(LNG)的需求增长最为瞩目,由此推动了澳大利亚、中东、非洲和北美的的生产商在这一领域加大投资。
液化天然气的全球化市场时代,如何转为危机
埃森哲全球清洁能源业务总裁、国际燃气联盟勘探与生产委员会顾问梅丽莎·斯塔克(Melissa Stark)就企业在国际天然气市场上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虽然自2014年起,受全球经济疲软、国际油价下跌等诱因,液化天然气步入了全行业不景气的局面,许多在亚洲的天然气长期合同都迫近失效期,但斯塔克依旧看好其前景。她提出五项核心行动,助力全球液化天然气生产商和经销商“过冬”:
1)维护在日本、韩国、中国以及印度的市场份额;2)实现客户地域多样化;3)增强合同组合的灵活性;4)投资科学技术,开发液化天然气的新应用;5)降低运输液化天然气的成本。
她同时表示,虽然国内天然气价改的深化、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下跌、传统工业需求放缓、和液化天然气上游投资迅猛,导致了下游终端板块的发展挑战重重。但在市场需求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量资本进入液化天然气领域,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成熟可行的商业模式,发展空间巨大。
以天然气汽车为例,2015年底中国有25万辆液化天然气卡车投入市场,而液化天然气公交车也占全国公交销量的59.31%。随着液化天然气的价格进一步降低,以及加气网络建设的完善,其作为一种清洁的交通运输燃料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能源的安全与转型
埃森哲亚太区公用事业董事总经理兼资源战略总裁顾曦之(Greg Guthridge)在此次GASEX2016论坛上着重讨论了能源安全这一话题,并为中国的能源安全和转型支招。
全球能源格局正快速地发生着改变。在过去的一年里,能源生产与能源价格经历了剧烈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改写了能源的供需状况。同时,新能源的多样化创造了全新的风险与机遇,这意味着需要显著的市场改变和政府机制来确保能源的安全与供应。
能源安全是有关能源供应安全、能源获取水平和质量、能源价格不确定性等一系列问题的总称,这些问题又将能源、经济增长和政治权力联系了起来。2007年,亚太能源研究中心提出了“能源安全”的通用“4A”分类,分别是:
Availability:可利用性(地质和实体因素) Accessibility:可获得性(地缘政治因素)Affordability:可负担性(经济因素)Acceptability:可接受性(社会和环境因素)
顾曦之认为,当前全球能源系统的安全与转型正呈现“基础设施与弹性”、“数字化颠覆”和“全球能源安全新秩序的建立”三大关键趋势。
而在中国,影响能源安全战略最重要的则是两个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内生态恶化。目前,中国正通过对资源和能源供应安全传统概念和方法的扩充和重新调整,来适应所面临的新现实。
他表示,世界各国已涌现出许多成功的管理能源安全的实践,其中有些做法非常值得中国借鉴:
· 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减少对资源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依赖;
· 加强与全球和区域的能源与电力市场的联通,而非孤立的发展本国的能源市场和体系;
· 进一步放开和培养竞争性能源市场;· 鼓励提高能效,积极推广节能技术;
· 大力建设技术基础设施和发展数字技术,以支持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由于中国能源市场的独特性,各利益相关方应将稳健、开放、平等、创新作为新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基调,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通过“能源产消共生体”,实现能源价值的最大化。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