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和植物具有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这让它们更易生存。科学家们从中得到启发,把动植物的这种适应能力应用到服装的研制上。例如,英国科学家发现松塔的鳞状叶能够有效抵御潮湿。当大气湿度下降时,松塔的鳞状叶便会张开进行“呼吸”,而湿度上升时又会闭合。基于此,英国科学家便利用类似松塔结构的人造纤维系统及结构研制了防潮防护服。
在防寒领域,防寒服在低温环境下能阻止散热,但其保暖作用是靠服装的材料和厚度来实现的。多年来,防寒服一直是以动物皮毛和天然纤维作为主要保暖材料,这些材料不但取材不便,而且防寒效果差。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化纤工业的发展,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已开始把合成纤维作为防寒服装的主要保暖材料。这些用合成纤维制成的保暖材料,具有重量轻、弹性强、抗压缩性和保温性好的特点。
现在,美国科学家借助高倍电子显微镜,揭开了北极熊不怕寒冷的奥秘——北极熊的毛中间呈现出空的管状结构,这与虎、狮、熊、绵羊的毛是不同的。这样的结构使得每一根毛都相当于一根微小的“光导管”。这种“光导管”能让外界的紫外线透入,并把热量阻隔在里面,不仅保温性好,而且还有增温的作用。北极熊有了这身特殊的“皮大衣”,当然不怕严寒酷冬了。随着这一谜底被揭开,美国科学家自然而然就想用北极熊的皮来制作防寒服。但是,北极熊数量稀少,又是保护动物,难以猎取也不允许杀害。于是科学家就根据北极熊毛的结构,研制出了一种人造中空纤维。这种纤维中间是空的,重量轻,弹性高,保温好,因而也被称为“人造羽绒”,用它制作的防寒服由此问世。
目前,世界上最轻的防寒服,要算英国近年研制的“北极服”。这种衣服在零下40℃到零下50℃严寒的条件下,即使人们处于静止状态也不会觉得特别冷,全套防寒服的重量不超过一公斤,不过这种衣服目前主要配备给军队。前不久英国曾做过一次实际耐寒试验,两名身着“北极服”的探险队员,不带任何取暖器材,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雪穴内,静卧一夜而安然无恙。
英国最近还展出一种新式的防寒服。这种防寒服分为三层,内层由轻质上衣和裤子组成,全部采用分段电流加热,温度可根据需要调节,中层是保温层,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外层是防护层,既能防止核、化学、生物武器的伤害,又能防风、雨、雪,还有一定的反红外光的能力。
目前还出现了另外一种带电军服,它使用微气候及动力装置,可利用背包式轻型制冷系统来降温,能维持穿戴者4小时的热平衡,保证舒适。穿戴者相当于处在一个小气候环境里,温度可随所在地区任意调节,而连接在新式军装上的感应器则能让士兵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便于隐蔽。士兵的皮带上安装着两块电池,可以连续12小时为士兵配备的系统供电。
美国还在研制一种新型水下战斗服,士兵穿上它就可以像鱼儿那样自由舒适地在水里游来游去,而这种衣服可以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温度,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保持潜水员的体温。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