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在中国经济增长困难,处于经济增长低谷时,银行系越是融资的主渠道。现在,国民经济增长处于供给侧深化阶段,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占比及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商业银行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融资的主渠道。
既然在经济下行期社会融资的主渠道依然离不开商业银行,那么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又该抓住怎样的机会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与金融技术相融合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在促进金融改革深化和泛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中国的互联网基因植入中国银行体系,这是对金融行业最大的正向因素。
可以说,资本市场成就了互联网金融,同时也崩溃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是两个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是烧钱模式,通过资本市场的几轮融资,基本是A轮养活B轮,B轮养活C轮……最后通过上市形成利润,但如果表现不佳,互联网技术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还有一类是非平台类技术,这与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非常相关,这就是Fintech(金融科技)技术,全球金融业投入Fintech技术远远大于大型互联网商业公司。
Fintech技术催生巨大的市场空间。之前,AlphaGo的出现是制造业对第三服务业的巨大挑战,如果AlphaGo能够打败围棋界最高代表,那第三产业服务业中谁能打得过这个机器?由此可见,智能类的技术与第三产业构筑新型服务行当有着巨大的空间。互联网公司比较关注平台类的技术,但银行系比较关注智慧和点对点技术。从目前区块链投资额和投资范围来看,银行系是主力。
未来还会出现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技术相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形成金融科技三大支柱。这个市场相当巨大,围绕Fintech和科技金融结合点就会发现,这三大类技术是所有金融类机构融合的主要渠道。
“十三五”时期,银行系将有两大重点:机器智能、人类智慧。通过这个体系会发现,银行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而是科幻的,你的所想、所及,都是通过传感器、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或助听器来对你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多因素驱动智慧银行建设
银行业要达到大象无形,无处不在,必须关注七个方面,而这七个方面是未来打造智慧银行的重要驱动因素。
首先就是信息化。虽然业界现在都在讲数字化,但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信息化。大数据很神奇,但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优势是大,缺点是太大。一旦海洋类数据放在你前面,你会发现无所适从,特别是对非专业类人员。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有两种策略:对称信息的决策,非对称信息的决策。非对称信息的决策是从一滴水看阳光,没有必要看海量数据,海量数据知道得越多反而越烦恼。
另外是移动化。移动类终端出现了两个趋势:数字类趋势和语音趋势。数字和语音必须分类,平板也可能不是我们经常看的手机,而是眼镜。目前,OS1体系里是语音和数据已经分离,语音就是语音,数据就是数据,平板和语音已经出现了分离,但它归根到底就是传感器。
智能化是现在新型渠道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智能化是未来银行网点具备的主要特点,它拼的不是网点,而是智商。智能化系统或投顾软件给客户的建议能获得比其他更高的收益,还能比其他金融产品更安全,客户也会像《Heart》电影里男主人公一样爱上自己的智能投顾软件。
平台化也是一大驱动因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暂时免费但到一定时候也会收费。我们发现,商业银行许多业务也会降低费用,为什么?它是一种综合客户贡献类的手段,这里面的逻辑是一致的,就是客户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
第五就是生态化。供给侧改革之前,行业是分开的,供给侧改革之后,产业趋势出现了跨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打通,出现了服务制造业的概念,这类公司已经非常之多。如果按以前兵对兵,将对将,行业对行业,企业对企业的服务模式的话,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金融产品开发的需要。金融产品开发的需要必须具备更高的视野,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各大银行都在开发基于生态链的产业类金融产品。生态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用共融、共生、共享的理念来构筑新的发展模式。
国际化也已经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从每个人的财富资产配置和企业经营发展来讲,中国一定是融入全球化的大国,每个人的经营行为和企业的经营行为已经离不开国际化的背景。将来大家会发现,智能投顾类系统或咨询类的产品都会考虑国际化的因素。
最后就是差异化。以往的商业模式,包括互联网金融模式都是平台式战略,即赢者通吃,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比较明显。但随着智能技术和点对点区块链技术出现,我们就会发现未来的生态更加多样,既有巨无霸,也有丛林法则中间的狼和羊。既有狮子和老虎,也有狼、羊和小草,大家生活得都很好。这样一个差异化的生态体系就是智慧银行未来润物细无声,支持供给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