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0年,各行各业都不容易。人们经历了艰难,收获了感动。这一年,是着实令人难忘的,在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中,激发出人们对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更多思考。
岁末年初,盘点一下2020年的房产大事件:
鼎力抗疫 房企减负顺利复工
2020年2月12日,国务院召开会议进一步部署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调节,更好保障供给。会议强调,分类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做好“六稳”工作,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调节,及时出台和落实相关政策,维护经济社会正常运行。
会议第二天,上海、西安、南昌、无锡等多地纷纷出台应对疫情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全力支持房地产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和开复工。以无锡来说,其发布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保障城乡有序建设的政策意见》,涵盖缴税延期、资金补助、贷款支持、降低预售门槛、延迟缴纳土地出让金、顺延开竣工时间等内容。全国各地政策都体现了房地产系统鼎力抗疫的行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观点认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被认为是全球“黑天鹅”事件,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秩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抓好抗疫和复工两项工作,房地产领域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各地针对房地产领域的扶持文件,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领域的支持,减少了房企复工的顾虑,也给予房企更大的信心和支持,真正支持了房地产领域的复产复工工作。
比如,在新房预售许可的条件上,各地普遍降低了标准,这有助于房企加快申请预售证,进而加快房屋供应和销售的节奏,最终有助于实现资金的更快回笼,防范了资金断裂或企业经营困难的风险。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其对于稳消费、稳投资、稳就业等都有积极作用。各级政府扶持政策的出台,务实有效、覆盖面大,既稳定了房企的经营,也给整个行业注入了市场信心和活力。此类政策带动了房地产业很快走出了疫情的阴影,很好地扮演了宏观经济压舱石的角色。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2020年年初整体疫情暴发,我国整体经济政策都发生调整。首先,是货币政策比往年更为宽松,同时,部分城市针对房地产行业出现政策上的放松。但是从整体来看,房地产行业政策,还是保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调,同时政策围绕核心还是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一些城市政策上的放宽,一方面是基于人才引进政策,通过户籍政策的宽松,扩大城市需求量的基数;另一方面,是针对房企端,给出相对宽松的资金环境,扶持房企度过疫情之后的难关。但是从最核心的,限购、限贷、限售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地方各城市还是处于保持稳定,甚至持续收紧的情况。
注意到,从去年年中开始,部分城市可能是因为人才政策的放松,出现一轮市场背景升温后,很多城市在限售、限贷上有所收紧,从而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房住不炒的原则和底线。所以,全年下来,虽然说出现了部分热点城市,但是整体市场面还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且房价上涨的速度也得到了有效平稳。
到了年底,一些热点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金融政策,对于房地产行业单边的收紧,都在新一轮有了紧缩的趋势。所以说,一些热点城市在出现市场升温苗头后,中央对于地方各个城市的监管、预警,都让整个市场在局部过热之后,迎来调控的收紧,带动整个市场持续平稳运行。
冷热不均 全国楼市区域性分化明显
在去年年初,全国楼市陷入“停摆”状态。随着疫情的控制和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3月以来房地产市场逐渐步入正轨,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等数据相继回正,全国楼市呈现低开高走的良好态势。但各地楼市冷暖不均,区域分化非常明显:一方面,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部分城市楼市成交火热,房价涨幅较大;另一方面,中西部、东北、华北的大部分城市楼市却遇冷,比如天津、济南、郑州等地出现新盘明显降价促销的现象。
在疫情的不利局面下,2020年全国楼市整体表现是超出预期的,体现了房地产市场的强大韧性。从各地楼市的表现来看,疫情后,深圳、上海、杭州、成都、厦门等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楼市最先开始回暖,随后宁波、东莞、南京、南通等长三角和大湾区的城市楼市成交也相继活跃,7月部分城市调控升级后市场略有降温。
全年来看,这些城市楼市表现非常亮眼。反观中西部和北方城市,除成都、沈阳、唐山、银川等少数城市外,楼市成交均遇冷。这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趋势密切相关。
从经济面来看,近年来东南沿海城市在互联网、大数据、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明显快于其他城市。
从人口面来看,2006年至2018年常住人口增速排前七位的分别是广州、深圳、重庆、厦门、成都、杭州和天津,排后七位的分别是沈阳、哈尔滨、昆明、青岛、兰州、大连和呼和浩特,呈现南快北慢的特征。高素质人才大量向高新产业发展前景好的城市聚集,从而拉动楼市需求。
对于楼市冷热不均的发展趋势,郭毅表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还是三四五线城市的棚改政策,政策带动了三四五线城市整体的升温,价格也出现了高速的上涨。然而随着后期棚改政策的降温,棚改开发量减少,最终导致三四五线城市这一轮的降温。因此,楼市的市场分化,冷热不均,一方面,取决于区域自身发展的状况和人口流入流出的微观表现;另一层面,在于国家政策宏观给予城市发展的利好和支撑,在这样背景下,形成了市场的分化。
近年来,在棚改政策收紧后,市场出现明显降温的状态,其实取代城市棚改政策的还是旧改政策,随着热点的一二线城市具备旧改升级可操作的空间,也让一二线城市迎来市场的升温,整个城市发展的能动状况和棚改有着密切关系。
在针对城市调控政策影响下,经梳理发现,从微观市场表现来看,人才引进政策的尺度调整,也会对各个城市的冷热分化形成影响。大家都能看到,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面,一些二线城市整体的引进政策,包括户籍政策出现一轮由逐渐放开,到全面放开的过程,伴随着各个城市的人才抢夺,城市发展的基本面发生变化,人才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未来潜力。常住人口的增加,包括租赁、购买置业生活的需要都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潜力,同时也为各城市的消费起到了非常强劲支撑的作用。所以人口政策,特别是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经济相对活跃,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它的人才落户政策的放宽,对吸引人口形成很大帮助。
需求上升 一线城市住宅迎来热销期
2020年,纵观全国楼市,一线城市的住宅市场表现抢眼,二手房市场学区房价格显著上涨,新房市场摇号现象突出。其中,最受关注是豪宅新盘,从年初到年末,涌现出不少爆款项目。
比如,3月,深圳的招商太子湾·湾玺T7栋推出14套房源,起步价4200万,开盘后仅8秒就售罄,销售金额达6亿元。再如,二季度,上海的碧云尊邸、滨江凯旋门二期、前滩三湘印象名邸、绿地海珀外滩等豪宅项目均获多倍认筹,开盘后迅速卖光。又如,11月,深圳华润城润玺一期推售1171套房源,共有9690批购房者符合选房资格,“7.15新政”后再现“万人摇”。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央行实施了三次降准,LPR两度下调,市场利率显著下行,货币供应尤其是M1增速持续攀升。资金面宽松导致了房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的上涨。一线城市住宅稀缺,不仅存在大量本地改善性需求,还有很多新市民的刚性需求,更有保值升值性需求。这其中,豪宅因其高品质和稀缺性,具备居住和投资双重属性,在全球量化宽松预期下,成为高净值人群规避风险、抵抗通胀的重要选择。疫情全球流行以来,发达国家纷纷货币放水,多国利率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球可谓是史无前例大放水,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核心城市的豪宅市场也非常火爆,房价屡创新高。
由此可见,一线城市住宅热销,尤其是豪宅受追捧。从稳定市场的角度考虑,一线城市应增加住宅用地供应,缓解供求矛盾,同时坚持调控不动摇,抑制投机炒作。
郭毅表示,一线城市表现抢眼的还属深圳和上海,包括长三角的二线城市,也出现了万人摇号的情况,如南京、无锡、杭州等。但是从整体来看,这些城市本身在调控政策上出现了局部放松,吸引了潜在的观望购房人员,起到了调动市场的杆杠作用。从另一层面看,这些城市对新房都有着极为严格的限价,限价带来了新房和二手房之间的倒挂,以深圳华荣为例,新房价格低于二手房,导致更多的需求集中到新房上。
其实,无论购房人还是资本方,逐利可能是大家共同的诉求。因此,市场现象的产生就显得顺理成章。同时对于购房人员预期的管理,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从北沪深来看,需求量虽然在涨,价格却保持在一个稳定范围内,但城市之间,调控政策的短效和长效之间对比反差明显。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