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依托量子卫星和京沪干线两大工程,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雏形,最终目标是建立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广域量子保密通讯网络。“量子信息炒得太热,这次专门来看看是泡沫,还是确实可以应用。”近日,全球首条量子通信商用干线“沪杭干线”(浙江段)在杭州宣布开通,同期的量子信息高峰论坛也如期举行。
“你能听懂量子信息么?”几位地方政府官员和投资人在论坛间隙的讨论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于理论上的知识还处于半懵懂状态,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产业化落地。
上述线路的开通,被认为是量子通信产业化的开端,拉开了量子通信产业市场化运营的大幕,2016年也成为量子信息产业化的节点之年。
但不可否认的是,量子信息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目前应用成本高,离规模化应用和市场预期,都还有很远的路。
科盾量子总经理赵勇表示,中国量子信息的应用,主要在量子通信领域,其他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它的成熟度还需要大家的理性支持和关注。
中国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态称,从技术验证和试点到产业化,需要逐步技术定型一系列的测试和应用,相对于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我国通过设备领域对量子通信需要加大投入,下一步政府主管部门及研究机构、产业界要不断加强协调合作。
量子信息产业化元年
浙江省高层曾多次强调,要努力把浙江打造成量子通信研发和产业化重要基地。
上述 “沪杭干线”(浙江段)由九州量子承建,2015年12月该项目正式启动,近期将正式投入运营。“沪杭干线”全长260公里,涉及秀浦路、漕河泾、大港、嘉兴东、桐乡、杭州共6个中继站,贯穿嘉兴、乌镇、余杭等城市。
九州量子总裁曹文钊介绍,该干线后期将与即将竣工的“京沪干线”接通,打造成我国“量子信息+”的核心地带,在浙江省形成量子金融安全、量子政务安全、量子能源安全、量子商务安全的标杆。
一位浙江当地官员说到,他最关心的是量子通信在保密方面的作用,另外就是普及规模化应用的成本问题,现在都在提政务数据开放和政务云,信息安全很重要。
无疑,沪杭干线浙江段的开通,给量子信息产业化又增加了信心。今年以来,量子卫星外,量子“京沪干线”、“沪杭干线”、量子小镇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或落成,2016年成为我国量子信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据九州量子方面介绍,世上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京沪干线”也有望于今年年底开通,京沪间由此可实现全长2025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
当下,中国正依托量子卫星和京沪干线两大工程,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雏形,最终目标是建立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广域量子保密通讯网络。
如何解决高成本问题?
量子信息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掀起一波热炒,近两个月,关于量子信息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质疑的内容不外乎应用、产业化、安全性等。
一位企业界人士说到,不管是科研界还是企业界,大多是在理性和按部就班的推进,有些炒作和预期,相对产业的实际发展有些提前,也希望大家理性关注。
媒体采访多位投资人,提到最多的质疑,就是在量子信息产业的推广过程中,使用群体相对有限,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技术的推广。与之相对应的是,如果不能形成规模化应用,加上前期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直接导致产品的单价和成本很难降下来。
问天量子总经理赵义博称,量子信息的优势是绝对安全,劣势是成本较高。信息安全市场庞大,体系也较为成熟,从商业角度来说,对于很多老百姓和企业,基本安全即可满足,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是国家政府层面。
他介绍,当下面临的挑战是两个方面,第一,什么是安全?目前没有形成安全标准;第二个是设备没有规模化应用,需要央地政府支持普通的商业层面的使用,其中沪杭干线就是典型的推动量子密钥分化的设备走向成熟的国家行动。
他认为当下需要做三件事情,一是让设备足够可靠,二是设备足够安全,三是让设备有更好的商业应用,随着商业的推动和规模化应用,才能保证其成本大幅度下降,这是必经过程。
对于量子通信产业化应用,郑韶辉认为,需要经历三个三年。第一个三年是设备商的三年,现在主要还是一些科学家在做,存在的问题是成本太高,稳定性欠佳,如果用三年的时间,使设备成本下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就能为大规模的应用奠定基础。
第二个三年是运营商的三年。相关企业将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建设全国性的骨干网及其无线量子城域网;第三个三年是平台商的三年。市场上会出现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服务商,市场应用全面展开。
对于降成本,赵义博较为乐观,量子通信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周期很短,只要用量能够上去,它的成本就可以大幅度降下来。
他预测,通过企业对产业链进行投资以及推动国家干线的建设,提升用量,最新量子通信设备的成本,应该就是在现在传统通信设备的2倍以内。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