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对“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深信不疑地践行,一边是机器人应用的快速发展。不可置否这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如果像某些人理解的,机器人的大量应用就是迈进“德国工业4.0”的标志之一的话,那么这种说法就显然有失偏颇了。
众所周知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而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现如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及成套设备已经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最早的汽车工业到现如今电子电器、食品制药、工程机械等众多领域都已经在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的使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同时避免大量工伤事故有着明显的效果。除了成本方面的优势外,这几年随着国内产业需求、政策推动等诸多因素共同驱动导致了国内机器人产业近几年迅猛发展。
但是也必须承认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更多的是代替产业工人完成简单的搬运、组装、焊接等一些相对固定或者高危险工作,如果从工业4.0的角度去划分,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应该是在工业2.0的时代,后期随着其应用工艺及环境的日趋复杂才又迈进工业3.0,因为缺少相对“智慧”的思考以及“思维”(指令)的交互,所以离我们所构建的“工业4.0”愿景尚存差距。
反之,机器人产业又的确是构成“工业4.0”或者说“中国制造2025”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毕竟“中国制造2025”其中一个积极重要的部分就是机器人产业,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如前所述,人工成本的上涨,以及工业机器人成本的逐步降低,将迫使制造企业选择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来从事大规模和重复性的劳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助推工业机器人发展;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将加快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国家出台系列产业政策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从整体来看,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稳定,中国市场则更是增长引擎。有数据显示从2016~2018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年复合增长率至少达15%,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将达到约40万台。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家电、3C行业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并极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新增长点。中国机器人使用密度在2014年仅达到了36台/万人,低于全球平均66台/万人的使用密度,具备十分广阔的提升空间。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超越15万台将继续成为全球市场增长的最强劲驱动力。
但是从机器人发展以及市场需求来看,能与工人进行“对话”的协作机器人其发展空间要远高于传统意义的工业机器人。现如今真正投入生产的绝大多数还是这种产线工业机器人,但是因为投资周期长,应用相对不灵活,所以其发展前景有限。相反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安排、易用、实用,特别适合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类型,尤其是机器人主体采购之后的后续投资所占比重远低于传统工业机器人,所有这些优点让协作机器人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其应用前景广泛,甚至有业内人士预估2018年将成为协作机器人的发展拐点。
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智能协作型的机器人, 可完成目前90%传统自动化方案不能完成的工作,从而不断革新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换个角度而言,因为能与人进行更多的互动、沟通,所以协作机器人更具“智慧”,更能够适应现实世界的多变性,灵活快速地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切换,像人一样完成任务。不同规模和行业类型的制造商都能享用部署便捷、易于采用和灵巧多样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高生产的灵活性、降低成本和推动创新。
所以说:机器人并不代表智能制造,但是智能制造却需要机器人的参与,尤其是协作机器人的参与,其前景可谓无限。
来源:MM现代制造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