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小米雷军高调宣布“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杀入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后有特斯拉车展维权事件博得全网眼球,似乎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每一条资讯,都有引爆市场的能量。不过,近期最重磅的消息,当属国之重器——华为带来了“第一辆车”,华为的科技创新能力毋庸置疑,品牌号召力同样无出其右,不仅汽车股纷纷爆发,亦拉动A股市场大涨。
华为强势“破圈”,杀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上周末,华为“第一车”刷屏,华为一直宣称不造车,但“华为 Inside”车型已经到来。4月17日,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品牌极狐联合华为发布了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这是华为的第一辆车——不仅搭载了华为HI解决方案,同时也是首款搭载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车,起售价38.89万元,使用华为快充技术10分钟可以增加续航197公里!
阿尔法S(华为HI版)的最大亮点,是搭载了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它从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可以全程由车辆自行判断路况,自己驾驶的级别。中国路况复杂,基建迭代快,有很多快递车辆等等,所以一辆自动驾驶车要跟很多情况去“博弈”。对于入局自动驾驶技术的每一位玩家,一旦造出能良好适应中国路况的虚拟“老司机”,就意味着大概率率先掌握可以在全球范围降维打击的“利器”。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轮值董事徐直军再次强调华为作为汽车供应商的角色,不造车,汽车产业更需要ICT技术,而不是华为品牌汽车。这个决策经过多年论证,华为从整车定义的时候与车企联合设计、联合开发,双方团队融合在一起,“华为Inside”就是这一模式的完整体现。
本周一刚开盘,“华为Inside”概念股即开启狂飙模式,截止4月20日收盘,北汽蓝谷、小康股份连拉两个涨停板,长安汽车、歌尔股份累计涨幅近14%。
高瞻远瞩,中国已初具先发、规模优势
目前,已探明的全球石油储量不足消耗35年,在石油枯竭之前必须寻找替代能源,尤其是对于汽车保有量全球第二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产品的形态、交通出行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趋势由电动化为主拓展到了网联化和智能化,替代燃油车趋势不可阻挡,同时关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我国推动新能源车发展已近有着13年的发展历史,此前由于技术不成熟和设施不配套等原因,一直没有很好的成效,直到近几年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的出现和特斯拉的入华,新能源车才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公共充电桩的建成数量已达80万个,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20辆美国电动汽车共享一个充电桩,5辆中国电动车共享一个充电桩。2020年全球电动车的销量中,欧洲139万辆,中国133万辆,美国只有32.8万辆。可以说,近几年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中国市场,如今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
有趣的是,中美两国在纯电动车领域如火如荼发展之时,日本则笃定在氢能源这条路上一头扎到底,上游的制氢、中游的储运、下游的加氢站都搞得热火朝天,还计划在2021财年完成第一期80座加氢站建设,后面将追加建设更多氢站。然而,基于中美两大市场的支撑,全球主要造车厂商纷纷布局纯电动,主流技术绕开了氢能源,“去汽油站换电池”解决续航和充电时间。不得不说,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既有多年前瞻之布局,也有国运使然。
经济发展新动能孕育出新的投资机遇
随着全球各大汽车厂商不断加码新能源制造领域布局,以及国外的科技巨头们,国内的阿里、小米、腾讯、百度、恒大等行业执牛耳者的相继入局,新能源产业不断被注入强动能。
对于资本而言,新能源汽车市场无疑是当下最诱人的新“蛋糕”。2020年结构性行情中,新能源汽车板块在三季度开始发力,主要基于市场在短时间内认可了电动车的远期潜力、中国和欧洲大力推行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美国总统拜登大力支持新能源、中概股越来越变成了一个外在的“科创板”等等因素有关。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至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同时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其中,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比例由2025年的50%以上提升至2035年的100%。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可以预见,在今后十五年我国汽车产业全面实现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将会迸发出数以万亿元计的市场机遇。
钜派投资集团资产管理事业部执行董事钱晓波先生认为,2020年累计汽车销量为42.7万辆、同比下滑7.46%的情况下,比亚迪仍保持研发投入超85亿;蔚来已逐步成长为出色的汽车品牌,但仍由江淮汽车代工;小米的造车业务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达100亿美元;华为选择聚焦ICT技术,而非造整车……种种事实说明,造车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远比造房子、铺高速复杂,随便想想,就包括工业设计、材料科学、热力学、电路控制、人体功能学、微型计算机等等庞大的学科系统。而这其中的每一个,展开来又是更细更多的分支结构。因此,即使绕开日德美占据绝对优势的内燃机领域,新能源汽车依然会有大量受益于行业蓬勃发展、产品议价能力有望提升的细分龙头,未来三至五年内再涌现出像抖音、拼多多、宁德时代这样的“茅属性”新锐也不足为奇。问题是,投资人能否提前提前布局,尤其应借助于专业机构的投研能力在一二级市场未雨绸缪,如此,才能在国运助力的新能源领域赢取时代赋予的资本红利。
参考资料:
华为“第一车”刷屏!王兴:特斯拉终于遇到真正的对手!华为最新表态也来了:不造整车,每辆车上赚1万元
华为展示“闹街”无人驾驶技术,首款车发布!特斯拉迎来车载最强对手
特斯拉对中国有多重要?
新能源汽车再迎利好,万亿级市场迸发机遇
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提升 关注产业链投资机遇
新能源汽车市场“万亿风口”,如何把握投资机遇?
为什么日本韩国大力研发氢燃料电池,中国就也搞,是跟风吗? 为什么美国与欧洲没什么动静呢?
新能源的国运之战,中国电能与日本氢能,谁能笑到最后?
新能源背后的国运之战,中国电能VS日本氢能,究竟谁才是未来?
来源:新浪证券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