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自转型发展以来,紧密围绕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和文化休闲旅游区定位,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思路,寻求多领域发展文化产业。
通过几年的精心扶持,大渡口区雕塑产业已形成了行业领军人物带动、老旧厂房开发利用供给、微企成长孵化的良好格局。
辖区已聚集多名国内知名艺术家及近20家雕塑企业,历史重大题材、城市景观、家具饰品等各类雕塑需求一应俱全,形成设计、研发、材料、生产及销售等产业全链条,逐步成为推动我区发展文化新兴业态的新靓点和中坚力量。
依托行业标志人物引领发展新常态
1.建成了高规格的雕塑馆
位于马桑溪大桥桥头历时三年建设的“郭选昌雕塑艺术馆”已正式开放使用,该馆系国际著名雕塑家、重庆大学原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教授设计建造,馆内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集展示陈列、雕刻创作、学术交流、收藏研究、艺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城市文化设施。馆内收藏和陈列了郭选昌从事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以来的上百件作品,其中《记忆山城》、《邓小平坐像》等雕塑均获得国家级奖项。
2.行业领军作用突显
在近年创作中,该馆已为中外数十座城市设计并建造了诸多重要影响的雕塑作品,其行业标志人物引领聚集成效显著,已成为重庆大学艺术教育学实践基地、邓小平故居陈列馆艺术培训中心、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创作基地。
依托老旧厂房改造实现新供给
1.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经一年探索与实践,我区已成功将原石棉厂打造为“艺度创·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园在保留工厂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改造,聚集以雕塑产业为主力业态的文创集群,实现了旧厂房物业改造与业态升级。产业园还成为了同济大学建设设计研究院生产基地、四川雕塑艺术院研发制作中心及小鲁班创新实践基地。
2.雕塑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产业园已签约文化企业33家,其中入驻办公24家,利用老旧厂房2万余平方米,成功培育规上企业两家,扶持大众自主创业30人,带动就业305人,预计2016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以上。数控雕刻技术,3D打印等多种先进工艺在园区不断呈现,雕塑产品不仅内销北、上、广等地,还外出美、德、韩等32个国家,在西南地区处于同行业前茅。
3.做足文旅结合文章
在产业园改装的基础上,大兴休闲观光游、文化体验游等,开办雕塑体验中心,精心打造自己动手做微型雕塑的体验式旅游名片,带动园区乃至大渡口人气。
依托企业孵化培育实现新潜能
2016年初,市工商局与我区联合打造了重庆市首个微型企业聚集园区——重庆微型企业梦工场,主要为互联网+、科技、文化创意、高端服务等领域提供创业平台。截至目前,梦工场使用面积近18000平方米,已落户签约微型企业173户,文创类行业占比近半数,其中又以家居雕饰工艺类居多。
入园微企重庆力夫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是其中典型代表,作为一家针对城市雕塑、景观小品和旅游工艺品开发的设计、制作与安装为一体的专业性公司,入园以来产值已近千万。该公司正着力研究数码技术在雕塑艺术中运用,目前正与(Plug&Play中国)美国硅谷最大企业孵化器衔接项目。
依托要素保障实现服务全方位
1.政策上予以保障
制定了《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出台《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扶持》、《创业孵化基地就业促进》等多项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成立文化创意工作组,针对雕塑业态实行跟踪式点对点服务,通过减免租金、提供创作室等系列措施,吸引更多国内外雕塑家、企业家和经销商前来发展,力促西南片区雕塑产业的成批转移。截至目前,已减免租金近100万元,提供创作室4000余平方米。
2.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组团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重庆市文博等各类展会等各类展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DDK雕塑”知名度和影响力。
3.建立“六个一”基础资料库
在推进《大渡口区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过程中,形成一个融合发展规划、一份产业调研报告、一个企业名录库、一套策划项目表、一份扶持政策建议、一个专家顾问团,为下一步构建产业发展机制打好基础。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