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即将过去的2016年,出版发行业的发展可谓静水流深,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新潮涌动,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这一年,出版业发展保持新常态。资本市场再添新军,南方出版传媒上市,新华文轩回归A股,科技出版传媒IPO获批。改革发展风起云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行内部结构改革,辽宁出版集团开展“二次创业”,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力推融合发展。走出去继续本土化战略,青岛出版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等纷纷展开国际并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相继在国外设立分社。跨界融合出现新落点,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涉足文化旅游,中文传媒举办艺术博览会。
这一年,发行业发展再添新动力。年中,11部门联合发文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扶持力度可谓史无前例。年末,四川、浙江、安徽3省先后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推动政策在地方的落实。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发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实体书店建设进一步加快,大型书城向文化综合体迈进,校园书店蓬勃发展,特色书店相继开业。渠道建设推陈出新,电商已成标配,社群营销异军突起,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这一年,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出现新变化。浙江温州推进精品农家书屋建设,精准对接群众阅读需求。江西赣州推进“农家书屋+电商”工程,实现扶贫又扶智。安徽省滁州市开展“两创两培”活动,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服务能力。甘肃庆阳打造智能数字农家书屋,让“互联网+”走进田间地头。
社科出版:持续热 更深入
今年时政类图书热销,主题出版成一大景观。
社科出版资源的竞争今年比以往更加激烈。
从整体社科书市场而言,适合深度阅读的社科类图书更受读者的欢迎。
社科出版2016年整体表现平稳,跟往年相比,在品种和数量上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两极分化趋势愈加明显——或走高端路线,或走通俗路线;社科出版大社不再像过去那样去追逐热点,而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向深度发力;一些非社科专业出版社涉足社科出版,因此社科出版资源竞争比以往更加激烈;主题出版成为今年的一大亮点;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明确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管是出版集团还是出版社、民营策划公司,都比以往更加重视社科出版。这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多位出版社老总、业界专家之后梳理的信息。
主题出版成景观
截至目前,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各种版本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文件及官方指定辅导读物总发行数量达1243万册,累计发行码洋1.01亿元。这个数字创出了人民社历次中央全会文献发行最高纪录。
今年时政类图书热销,主题出版成为一大景观。《知之深 爱之切》《习近平用典》等图书屡屡进入社科类畅销书榜单。在亚马逊中国发布的2016年中文图书排行榜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进入销售排行榜前10。截至目前,该书出版发行超过5000万册。此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海外以多语种出版发行,受到国际图书市场和国际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已发行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突破620万册。
针对这种现象,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表示:今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使得社科类图书的学术影响与社会价值再次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17本哲学社会科学经典均出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译丛’。许多经典学术著作,作为阅读的基础性书目,由于其极强的思辨性、人文性和现实关怀,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跨时空呼应。”
有关国学经典读物今年的市场表现也格外抢眼。亚马逊中国发布的2016年中文图书排行榜也透露端倪——国学与史学图书的强势回归。《一个人的书房》《曾国藩家书》等国学经典屡屡进入纸质图书周榜与月榜,并首次进入年终纸质书排行榜。
此外,有关“一带一路”图书是众多出版社今年主打的选题。在山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杨大卫的观察中,关于“一带一路”主题出版,北京地区的出版社的选题偏重围绕政策政治方面,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山东、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人民出版社的选题则注重从历史角度讲,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人民出版社主要从陆路的丝绸之路挖掘故事。
资源竞争很激烈
相对于少儿图书、文学图书、教材教辅市场,社科类图书市场的竞争原本没那么激烈,但今年不一样了。由于中信出版社、译林出版社、黄山书社等出版社以及一些民营策划公司的进入,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在市场上叫座又叫好的社科书,给出版业带来了新风,同时也让各地人民出版社以及主打社科类图书的出版社倍感压力。
“社科出版资源的竞争今年比以往更加激烈,很多资源更加集中在某些大社手里。不管是原创的社科书还是引进的社科书,基本上都被一些有品牌优势、有经济实力的大社给垄断了。”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表示,对地方人民社来讲,能够拿到好选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中信出版社等有实力的出版大社进入,他们做的社科书越做越高端,使得各社争抢高端社科类图书资源越来越激烈,这也让地方人民社感到“腹背受敌”,压力很大。
杨大卫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说:“地处北京的大社有天然的地缘优势、人脉优势,会抢先把优秀的专家抢到手,地方人民社在这方面处于弱势,只能立足地方优势、地方特色做出版。”
社科深度发力
“从社科类图书市场整体看,适合深度阅读的社科类图书更受读者的欢迎。”重庆出版集团发行公司总经理冯建华认为,这是由两方面因素引发的变化,一方面是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在较快提升,另一方面是大家已经意识到碎片化阅读的负面作用。
黄立新还观察到2016年社科出版的一个发展趋势,即社科类图书要么往高端做、要么往通俗化做,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读者,各有各的优势。
“相对而言,品种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在深度、观察角度上,每家出版社都加强了力量。更加关注原创性,注重作者的权威性,今年出版的一些社科书,深度非常深,不再泛泛而谈,好看的书多了。”杨大卫还特别强调,今年两会结束后,出版社更多地关注社会效益。“之前大家都总是看经济效益,但今年也开始注重社会效益了。对社科出版社来说,2016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
今年社科类图书市场另外一大特点就是格外关注现实生活与社会趋势的变化。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业内出版了一批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此外,社科出版也非常关注国际局势和未来走向。
教育出版:数字化 待升级
目前教育出版社运作的数字化资源平台,不少都是申请的国家各类项目。
不少教育出版社不再将眼光局限在图书市场。
今天但凡涉及教育出版的会议,总离不开“数字教育”这个话题。经过几年的不断试水、探索,对于各教育出版社来说,虽然“数字教育”的“石头”快要摸到,但离“过河”却仍有距离。
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大力推行学校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原有的纸质教材教辅在形态上、功能上将发生重大变化,数字化教学工具、教育资源将成为学校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的海量需求。”山东教育出版社社长刘东杰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他认为,面对新形势,教育出版社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走出一条专业化、数字化、个性化、多元化乃至国际化的新型教育出版社发展之路。
项目带动数字出版
目前教育出版社运作的数字化资源平台,不少都是申请的国家各类项目。毕竟,搭建数字平台是件相当烧钱的事,出版社不敢也不能大量投入。通过项目来带动数字出版,这是今年许多教育出版社的共同打法,每家出版社针对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建立的平台各有侧重。
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区碧茹认为,内容平台建设同质化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缺乏竞争力。因此,广东省出版集团经过调研后,选择专注于课中市场。拥有教材资源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则将功夫用在基础教育数字化题库的建设上,几年下来,已经颇具特色。大象出版社在题库建设上与苏教社合作,“但一定要进行题库本土化的改造”,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提醒同行们。作为全国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浙江教育出版社的数字教育平台更多的是围绕着改革内容展开,平台主要服务于选修课。山东教育社建设的鲁教识通网络教育平台,则依托本社纸质图书优势资源,提供专业视频教学课程,增强纸质读者的黏性。
虽然平台建得火热,但谈到盈利,目前看来基本没有。但刘东杰告诉记者,虽然不少数字产品形式上看是免费使用的,但是它的增值服务带来的是市场的巩固和拓展。他举了个例子,山东教育社的化学教材开设了精品微课,主要是化学实验教学。学生做一个实验一般只有一两次,不可重复,但拍成视频后就可反复观摩。刘东杰介绍,这个视频是免费观看的,但因为提供了这样的增值服务,山东教育社的初中化学教材今年又拓展了3个省外市场,目前省外市场已经超过了省内市场。
王刘纯也提到,资源库的建设实打实地对大象社的纸质教材、纸质教辅实现了销售的拉升。“我们高中的评议教辅,在使用增值服务手段之前,市场占有量下滑到不到2000万码洋。在推出了提供知识点、疑难问题解决的增值服务后,两年工夫就升到了1.6亿码洋。”在王刘纯看来,用数字出版、增值服务来增加纸本的销售,对于教育出版社来说,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数字出版落地的盈利模式。
也就是说,教育出版社做数字出版,一定不能与纸质出版割裂。刘东杰在采访中一直向记者强调,要纸电融合、纸网融合,如果割裂开来做数字教育就没有了“根”。
跳出“教育”做“教育”
虽然数字教育的盈利还在摸索期,但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不少教育社不再将眼光局限在图书市场,开始放眼教育培训、阅读市场、内容市场,拓宽、拉长产品链。
今年年初,浙江教育社正式变更组建为浙江教育出版集团,成为地方首家教育出版集团。之所以成立集团,是因为拉长产业链的想象空间正是需要集团化运作才能实现。去年,该社成立了4家公司,在这些子公司中,浙江青云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引入联合合伙人,有经理人资本,有风投;金华子公司的运作中,合作者持有48%的公司股份;北京浙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引入高校师资力量进行教育培训。根据规划,通过重点拓展教育培训和教育服务,同时面向社会开展项目、资本等合作,集团力争到2018年实现教育服务收入超过3000万元。“借助‘互联网+’的无边界想象,依托出版主业的开发,探索现代教育服务领域,不断拉长教育产业链。”浙教集团社长吴雪勇说,这是未来5年专业社集团化需要努力开拓的新蓝海。
山东教育社也在由教育出版领域向幼小衔接培训、艺术素养教育培训、专业认证培训等相关教育培训领域拓展。尤其是今年该社与澳大利亚教育管理集团进行合作,明年将引进国际双语幼小衔接教育体系,开办幼小衔接教育培训基地。刘东杰还透露,山东教育社正计划与相关机构合作,针对中小学生的美育成长开办儿童舞台剧培训。此外,广东教育出版社在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培训上也做得风生水起。
教育出版市场中,民营的力量不容小觑。世纪天鸿有限公司在探索转型升级过程中,打造了印象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董事长任志鸿说,园区的目标是要建设为集出版创意、文化教育体验、文化产品生产、文化服务、文化项目推广、教育培训于一体的集约式复合型文化产业园。
“对于教育出版来说,产业链延伸是永恒的主题。”刘东杰如是说。
少儿出版:大时代 大发展
少儿文学市场需求旺盛,图画书渐成气候。
少儿出版产业链不断扩张,而且呈现全方位、多角度、国际化的特点。
非专业少儿出版社的表现可圈可点。
少儿出版人海飞前不久推出的理论专著《童书大时代》,是他对少儿出版当前发展形势的研判。在日前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他再次强调“童书出版从之前的黄金10年,进入了大时代,而今年是少儿出版的‘大年’”。
海飞说,一个最强有力的依据是,据开卷数据显示,今年少儿出版仍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而从2000年至今,少儿出版年均增速基本都是两位数。“少儿出版能够持续稳健、良性的增长,这非常难得。”海飞如是说。
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受访者对今年少儿出版呈现的新态势进行了剖析。
原创占主流
儿童文学、图画书、科普书是少儿出版的“三驾马车”。今年,原创儿童文学以及原创图画书都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
海飞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张秋林都提到了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及出版的意义。“这说明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不仅有‘高原’,也有‘高峰’了。”海飞说,曹文轩获奖,提振了整个少儿文学界的信心。而据张秋林的观察,曹文轩的作品销售今年出现了成倍增长,几家出版曹文轩作品比较多的出版社获奖都有不俗的表现。同时,整个儿童文学市场大盘也受到了曹文轩的刺激,业内则更重视少儿文学的阅读与推广,市场需求旺盛。同时,海飞认为,儿童文学作家梯队培养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新一代作家已经崛起,受到市场的认可。
“渐成气候”“大踏步向我们走来”,提起今年原创图画书的发展,张秋林和海飞分别作了这样的形容。据统计,今年全国共出版约4000种图画书,其中原创作品约2000种,占据半壁江山。在今年博洛尼亚童书展上,中国展团首次系统组织了中国插画家参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图画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时,中国图画书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理论研究是发展的支撑,今年国内也成立了相关图画书研究机构,比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等。此外,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都有专门的图画书奖项,分别为“信谊图画书奖”“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今年内地也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北师大,推出了“时代图画书奖”,主要关注原创图画书。“种种迹象表明,图画书时代已经到来。”海飞如此表示。
令海飞担忧的是,少儿科普如今仍然是引进版的天下,现在是“文学少年多,科学少年少啊”。他同时呼吁,少儿出版现在面临的是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虽然门槛低,但这个门槛要是坚实的,不能是“豆腐渣”门槛。
产业链扩张
资本走出去、集团化运作、开幼儿园、与影视携手……在海飞看来,今年少儿出版产业链不断扩张,而且呈现全方位、多角度、国际化的特点。
去年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成立了集团,今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开启了集团化运营之路。显然,集团化发展是少儿出版强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在资本走出去方面,接力出版社、安少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等纷纷在海外成立了公司或分社。在张秋林看来,少儿出版资本走出去成为大势所趋,实力雄厚的少儿社已经在经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并且初见成效。
幼教市场是专业少儿社今年扩张的重点,比如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下属控股子公司武汉爱立方儿童教育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今年4月在新三板挂牌,爱立方的主营业务就是提供幼儿教育全程服务,即生产、研发、销售适合我国幼儿市场的幼儿课程、幼儿玩教具及提供幼教云平台服务,并以自营连锁幼儿园为载体和实验基地,提供一整套幼儿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安少社社长张克文告诉记者,安少社在上海、鞍山开设了幼儿园,走的是高端路线,据了解,目前招生情况都非常火爆。
非专业社抢眼
虽然今年品牌少儿社仍持续领跑少儿图书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非专业少儿出版社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甚至让专业少儿社感受到了一丝威胁。张秋林认为,今年中信出版集团旗下的小中信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的童书品牌“魔法象”表现尤为突出,无论是图书规模还是出书速度、营销手段,都表现出十分强劲的势头。小中信社长卢俊向记者透露,今年小中信共出版200多种图书,主要集中在科普、低幼启蒙、绘本动漫、艺术启蒙4类,总体销售码洋3亿元左右,销售收入超过亿元。
可以发现,非专业少儿社目前更多打的是引进牌。比如小中信,今年引进版数量占总量的90%。不过卢俊也表示,明年小中信会加大原创力度,原创份额计划占比为30%左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儿童图书出版分社社长、桂林魔法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漾也告诉记者,魔法象2015年成立初期以引进版图书为主,但在2016年,开始进行原创,之后还会加大对国内外原创作品的出版。
在海飞看来,非专业少儿社用不同于专业少儿社的打法做少儿出版,假如真能坚持下去,真能出好书,对于少儿出版也是件幸事。但他也提醒,非专业少儿社一定要把内功练好。此外,他认为,非专业少儿社做童书,最好和本社特色、擅长领域结合,这样的童书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文学出版:经典多 分众化
2016年是长篇小说出版的“大年”。
今年文学畅销书集中在名家经典作品。
网络文学带来了“分众化”阅读。
这几年,文学类图书在品种数量上一直呈增长态势,2016年也不例外。“今年图书市场的文学类图书品种规模比去年有所增长,基本适合不同方向分众化阅读的需求。”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2016年,文学类出版社各自都在主动出击,寻找多种选题,抢占市场先机,文学出版市场总体呈现多品种、分众化、大量原创长篇小说不断涌现等特征。
“今年文学出版最大的特点就是亮点多、名家新作多、‘70后’‘80后’文学生力军力量凸显。”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告诉记者。
长篇小说出版“大年”
2016年,是文坛的丰收之年,又被称为长篇小说出版的“大年”。
2016年集中出版的大量优秀长篇小说,与2015年形成鲜明对比。一大批有实力的作家都有新作陆续出版,如王安忆的《匿名》、贾平凹的《极花》、张炜的《独药师》、方方的《软埋》、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虹影的《米米朵拉》、吴亮的《朝霞》、格非的《望春风》、严歌苓的《舞男》等。
除传统实力派作家的作品外,“70后”“80后”等青年作家正日渐成熟,成为文坛的生力军,青年作家表现出的创作功力与老一辈几乎不分伯仲。“‘70后’‘80后’作家今年都推出了引人注目的作品,他们的创作手法已经非常娴熟。”管士光告诉记者。
今年,“70后”作家路内的长篇小说《慈悲》、葛亮的《北鸢》,“80后”作家张悦然的《茧》等,都受到媒体和读者的关注。张悦然的《茧》销量已超过10万册。
名家经典已成富矿
“今年文学畅销书集中在名家经典作品。”管士光谈到,经典图书出版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长销书销量激增,如《围城》《四世同堂》《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围城》年销量已超过100万册,贾平凹的《极花》销售15万册,王树增的《长征》今年推出修订版销售15万册。
管士光还提到,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陈忠实、杨绛两位名家先后去世,他们的作品再度受到读者关注,《白鹿原》《陈忠实文集》《杨绛全集》《洗澡》等作品再度成为出版的热点。
在引进版图书中,上市后两个月内销售近40万册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受到各方关注。此外,诺贝尔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手时间》以及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表现都比较突出,但引进版图书总体的数量和规模无法与原创作品相比。
2015年曾被称为网络文学IP元年,《花千骨》《琅琊榜》等一系列知名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并大获成功。出版单位纷纷通过数字内容版权运营,促进优质内容的充分挖掘与运用,构建多元化商业模式。记者发现,2016年的文学图书IP却从网络文学落脚到了经典文学作品。刘震云作品改编的电影上映,《我不是潘金莲》《一句顶一万句》等受到关注。“这说明传统作家的好作品都值得好好挖掘,只要下功夫,传统作家的作品是一个富矿。这跟近几年影视剧开发只关注网络作品,不敢触碰纯文学作品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管士光说。
网络阅读分众明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今年6月发出《关于开展2016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的通知》,连续第二年开展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被视作网络文学正式纳入“主流文艺”阵地的重要标志。
网络文学依托网络,服务网民,吸引了海量的作者与读者参与其中。然而,网络文学也同时带来了“分众化”阅读。
“网络时代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多中心化、自中心化。因此,网络文学所带来的分众阅读越来越明显。”黎波对记者描述了网络文学现状,靠写小说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已经属于比较传统、效率比较低的作品方式了,但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在改变,人们的时间被挤压了,更多的人希望用尽量少的时间去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在信息更加宽泛被掌握的过程中,便产生了很多不求甚解的阅读需求。“不是要求越来越深,而是越来越宽泛。”黎波说。
网络阅读方式的“分众化”“快餐化”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喷涌而出,然而人们不愿意为这样的“快餐文化”买单。黎波告诉记者,大量的网络文学作者没有影响力,希望不断通过网上点击积累人气,等到点击量高了,有人气了再收费。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读者看过越来越多的作品,鉴赏力提高了,大量网络作品反而挣不到钱了。现在包括影视等许多作品往往是过了收费期会被平台放在网上免费观看。
“从严格意义上讲,按工业时代的标准,数字出版和电子出版基本上不存在,电影、图书等是工业化时代的文化产品,在未来制作、传播过程中一定会分解成为在各地都能被人看、被人用,以及被人重新作为新的低费、免费的原材料,未来信息在网络上会是公益性的传播。”黎波告诉记者。他表示,其实,中国传统出版从传承上来讲就是要求普及的,网络本身给大家提供的就是一种共享、共有的东西,未来想用它收回钱来难度还是挺大的。
大学出版:稳发展 有创新
在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出版领域推出一系列精品图书。
形成了为各级各类教育服务的多元立体出版体系。
渠道转型升级是大学社今年最为突出的增长点。
2016年,很多大学出版社都积极依托大学的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巩固和拓展出版版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曹建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在2016年,大学社从依赖学校转向重视市场,从简单版权引进转向重视推动中国学术成果走出去,从传统纸质出版为重转向纸质出版与数字资源配套开发并重,更加重视市场和选题质量,更加遵循出版规律和市场规律,更加注重大学出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的使命追求。”
打造精品 增强服务能力
“从出版物结构看,大学出版社作为以教材和学术出版为使命和特色的主力军,2016年又有众多内容创新、形式精美、引领趋势的精品出版物问世,在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出版领域推出一系列精品图书。”大学出版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峰表示,在2016年,很多大学社始终坚持“守土意识”和人文情怀,严把质量关,将精品教材与学术出版列入“十三五”发展重点。比如北京大学出版社重点打造“博雅”品牌教材,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促进优秀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
宗俊峰还提到,2016年,在与新兴传媒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大学出版社顺应信息化、数字化形势下广大师生、读者的新型阅读需求,努力开发出版音像、电子、数字等多媒体出版物,形成了为各级各类教育服务的新型纸质、音像、电子、网络、数字多种载体互动的多元立体出版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的想法和宗俊峰不谋而合,他表示:“精品学术出版和原创学术出版一直是大学社发展的着力点,但除此之外,依托大学的资源和科研优势,努力由单一的教材供应商逐渐向内容和服务供应商转变,强化立体化教材开发,是我们在2016年里的一大努力方向。”
肩负使命 做好主题出版
大学社肩负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的使命,在2016年,不少大学社努力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寻找各自的发展路径,并凭借学科优势,在落实全民阅读战略、服务创新型国家与“一带一路”战略、主题出版、走出去等方面成绩显著。
在落实全民阅读战略方面,各大学社积极出版理论普及与科学普及读物,广受读者欢迎。宗俊峰认为,大学社的品牌本身就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金字品牌”。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我国科研产出爆发式增长,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也为我国学术和专业出版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宗俊峰举例,像清华社的《纳米研究》等6种英文学术期刊短时间内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不少大学出版社今年集中出版了一系列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成就的主题出版物,比如人大社的《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发行4个月突破5万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主题出版成为人大社新的增长点。“围绕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是大学社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学术创新与资政育人的重要体现。”宗俊峰说。
在走出去方面,北大社推出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丛书”从学术的角度对中国文化在各领域的对外发展做了科学的阐释,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基本立足点和视角。不仅出版与走出去相关的书,随着大学社走出去规模与体量的扩大,各大学社也纷纷寻求国际合作,大学社在丝路沿线国家的图书出版能力逐步加强。在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收购英国ACC出版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以色列设立首家海外分社,在罗马尼亚建立中国—罗马尼亚学术出版合作中心,在蒙古国建立中国主题图书翻译出版中心,不断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径。
守正出新 快速融合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出版行业应对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在这一年里,大学社积极应对数字化带来的出版变化,守正出新,让渠道不断转型升级,全方位开展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不少大学社今年加强重点平台的建设,开发集纸质图书和互联网服务平台于一体的专业、全面、新型的服务平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加强与具备条件的机构或公司合作建立数字出版、营销支撑平台,为社内图书内容的数字化转化提供服务,同时合作研发多媒体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产品。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自主开发的“书云”数字资源支撑系统,实现了纸质图书数字资源的配套与融合出版,强化了创新创业、投资、理财、教育等市场类选题开发,向市场要销售来弥补教材销售带来的影响。上海财大社董事长、总经理曹建说:“应对数字化浪潮冲击的最好办法就是积极参与,而且可以直接高位切入,比如越过以前的电子书、数字课程开发模式,直接构建学科出版资源的数据库等。”
曹建认为,渠道转型升级是大学社今年最为突出的增长点,通过自办诸如天猫店、微店、店中店的直销渠道,为许多大学社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销售折扣高,利润空间大,而且实时收款。但曹建也指出,渠道的转型升级对大学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仓储管理效率、物流效率以及服务效率必须达到较高水平,并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
科技出版:挺主业 谋新篇
几大科技出版社销售收入较快增长,经营规模明显扩展。
试水多个业务以实现融合发展,促使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研究咨询等业务融合。
几大科技出版社纷纷推出了针对市场需求的数字出版产品。
对于科技出版社来说,2016年,贴近产业做好自己的分内活儿是重中之重,多方试水寻找新的增长点不能停下脚步。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刘九如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2016年科技社整体发展颇为满意,觉得几家科技出版社总体发展不错,增长速度加快,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几家规模较大的科技社2016年销售收入增长比例预计会超过两位数。“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科技出版体现出了贴近产业,打磨精品,为行业读者提供有效知识信息,便能赢得快速发展的出版规律。”
回归主业 打磨科技精品
2016年几大科技社销售收入较快增长,经营规模明显扩展,但相对而言,图书品种并没有太多增加,有的甚至在适度减少和压缩品种。刘九如觉得,对科技社来说,2016年的发展主题是回归主业,愈加强化单品效益,注重打磨科技精品。
“经过几年发展,几大科技社的出版业务已扩展延伸至社科人文、大众少儿等综合出版领域,但在2016年这几大出版社均有效推进业务调整,更多回归到主业,侧重在自身优势领域发力。”刘九如分析,像电子社集中资源和投入,强化电子信息产业和工业技术优势出版领域,将原来产品线较宽的社科人文和大众少儿收缩到互联网经济及科普领域,促使选题方向更明确,经营效果更明显,“我们出版社连续4年共减少近1000个品种,而经营效益却在持续提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不少科技社在回归主业的过程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奋力奔跑着,比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出的《中医未病学》《中医治未病发展报告》,是当前医学出版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对“治未病”加以关注的策划。
多方试水 寻找新增长点
试水多种业务以实现融合发展,促使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研究咨询等业务融合,是很多科技社在2016年下大力气干的事,不少科技社也在其中尝到了甜头,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科技社强化自身优势,必须更加深入地融入产业;要融入产业,就必须加强研究,更加熟悉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以前瞻知识体系为行业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服务。”据刘九如介绍,2016年电子社有一个重要突破点,那就是通过旗下的华信研究院,强化对产业行业技术与应用、企业与市场、政策与规划以及产业模式、商业模式的跟踪研究,让出版社更贴近产业行业深处,使电子社成为产业链中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华信研究院2016年承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战略软课题研究项目,经费达到1000多万元。”刘九如说。
在出版传媒领域,许多同道也开始通过不同方式介入影视界,有的甚至还初步形成了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的趋势。人民交通出版社是近几年来影视界出现的一匹黑马,2016月7月由该社为第一出品单位的重大理论文献题材纪录片《中国港口》登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该社的首部影视作品以中国救捞人为原型的电视剧《碧海雄心》,元旦后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在旅游产业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尝试,在今年6月就举行了为期7天的“绿手指”北海道园艺研修之旅。绿手指园艺编辑室园艺旅游项目负责人唐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影响力扩大,我们又陆续举办了若干次日本园艺研修之旅以及非洲坦桑尼亚亲子之旅,盈利可观。在旅游行程中,我们会安排图书的作者与旅游团见面交流,从而带动引进版图书的销售。”
打造平台 融合实现跨越
“2016年几大科技社在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方面都迈出了更加清晰的步伐,纷纷推出了针对市场需求的数字出版产品。”刘九如举例,如电子社2016年发布的“E知元”知识库和“悦学·悦读”系统,促使数字出版从项目研究时代步入了产品服务时代。电子社2016年还与阿里巴巴的淘宝大学合作,推出了40多个品种的电商实务图书,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刘九如说:“只有自身拥有受市场欢迎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才能更好地应对数字化的冲击。”
在基于内部出版资源的“新与旧的融合”模式方面,科技社多将出版社传统出版优势转化为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通过打造新平台或者资源整合应用最大限度挖掘内容衍生价值,创造新的增值空间。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推出“考A啦”,使中图版地理教材基于这一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优质、有效的数字地理教学资源以及教育新思路和新方向,从而更好地为地理课堂教学服务。
中国宇航出版社在2016年也在进行业务模式的重建,基于流程管理的运营平台、航天科技期刊平台、航天专业内容平台、航天科普平台在内的四大平台建设取得了成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将手工类出版作为其核心品牌打造,市场占有率达40%,以此为基础打造了中华手工全媒体数字出版平台。河南科技社社长汪林中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迈出这一步“源于图书的发展,又超越图书的局限,是我们出版社对出版转型、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探索”。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