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发布了西沐主笔的《中国文化金融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5]》。据了解,这是我国目前首份常态化发布的关于中国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认为,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结果。在文化产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其产业规模与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金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出。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文化金融不断走出理论与概念形态,正在形成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新业态。当下,虽然这一业态还不是很成熟,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与不稳定性,但文化金融产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或正在改变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发展的战略格局。
特别是近两年以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变化,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金融产业,都面临一个大背景的转变,这种转变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二是“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三是“互联网+”“文化+”这一大趋势的推动下,文化产业的产业融合能力在迅速提升。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中国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战略地位与作用,已经不断被人们所认知。报告显示,从中国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金融业态这一维度分析,我国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规模继去年突破1万亿,接近11000亿的规模水平后,2015年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发展规模会达到13000亿,同比增长了20%多。
研究报告指出,从当前来看,人们对中国文化金融产业的认识与前沿实践,更多地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为中国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核心是推动中国文化资源资产化进程,即通过建立资产化综合服务平台来推进文化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发展,并以此为基础,以价值链的建构为基础建设文化金融产业链,从而推动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
(2)认为中国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核心是推动中国文化资本市场发展的进程,重点是发展股权投资市场(包括兼并、股权流转等)、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也就是说,通过发展与壮大中国文化资本市场来有效地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问题。
(3)认为中国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核心是推动中国文化金融创新业态发展的进程,重点是金融业态与产业发展业态。认为只有中国文化金融创新业态发展了,资本的问题、平台的问题等才能很好地解决。由此可以看出,对中国文化金融创新业态发展的认知是多元的、多维的,需要统一。为此我们提出三个维度论,即文化金融产业发展需要关注三个维度:资源资产化、资本市场与要素市场、业态。其中,资本市场与要素市场是基础,资源资产化是核心、是根本,业态发展是重点、是载体。
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报告的主笔西沐强调,在我国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发展取向的评判工作,重点关注以下五个重要方面:
第一,要反对伪文化金融。文化金融及其产业最为核心的两块,一是文化资源资产化、金融化工作中产生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二是围绕文化价值链发现而产生的艺术产业链金融服务。由此可见,文化金融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是文化价值建构与发现的新手段与平台。我们反对任何意义上的伪文化金融创新,更反对以文化金融创新为幌子而进行的金融犯罪。
第二,要全面看待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现在有一个误区,不去谈文化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这一核心,而仅仅强调金融机构为文化产业及其企业进行金融服务,认为这就是文化金融。我们今天看到很多的是上市、股权投资、兼并等资本市场的行为,这一发展非常重要,是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基础,但这不能代替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全部,因为如果文化资本市场失去了为资源资产化发展、为文化资源进行价值发现的内在动力,就不可能良性与持续发展。为文化企业进行资本性、生产性的金融服务,这无疑是应该支持的,他可以暂时改变文化企业,特别是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的眼前问题,但改变不了根本问题,这一点现实实践已经证明,不发掘文化企业核心文化资源的价值,并形成资产化、金融化机制,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问题,更不可能长久持续。
第三,要抓住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核心与主线,明确中国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机制及其平台架构的作用;二是推进以资源的整合、挖掘与价值发现、价值实现为主线的文化资源的资产化、产权化、金融化及证券化(大众化、互联网化)的进程;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新业态发展;四是突出“市场+互联网”融合机制。我们如果不能建立以文化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为核心的这一文化金融体系建构,而仅仅在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外围进行金融服务,虽然这很重要,但有一点需要指出,太过关注资本市场往往会造成虚火太盛,太过关注业态创新会出现无需求支持的虚假繁荣,会延误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第四,关注中国文化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中国文化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并面对的一些问题包括:一是中国文化金融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顶层设计,如体制、管理、政策等问题的归口与工作还有待整合;二是如何建构并在平台化机制之上,实现文化资源化与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这一主线的聚焦与落实问题;三是如何建构、发展与中国文化金融发展趋势相匹配的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推动金融体系更多、更快、更好地介入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问题;四是如何有效利用金融机制、产业机制、IP机制等,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跨界融合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五是如何建构面向产业未来发展的支撑体系与人才培育体系,为中国文化金融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与动力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研究中的问题,更是中国文化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突破,也一定是中国文化金融产业大发展的结果。
第五,重视中国文化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三大问题。目前,可以说我国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正在从认识上走出把文化产业等同于“项目”与“园区”论的视野,为此,需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三个大的问题:一是控制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使产业主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扶持;二是警惕对中国文化金融产业的非专业管理;三是作为具有宏观调控能力的政府力量,找准定位,分清建设与服务的关系,加强引导和扶持,同时减少直接性的建设和管理。
所以,对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支持文化企业、园区建设与项目,或是开发一些基于传统资产抵押的为文化产业及其企业的文化金融产品,都难以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化金融,是属于金融支持实体企业的一部分,要避免将文化金融发展泛化或走样。抓住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核心与主线,是当下进一步推动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报告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金融发展战略智库建设工作;
二是加强理论研究,突出战略与规划布局,搞好顶层设计,走好文化金融产业化发展的第一步;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与产业政策的导向功能,加大对于文化金融产业的支持力度;
四是抓紧制定和完善文化金融产业的资产评估管理体系与办法,推进文化资源评估体系及其支撑体系的形成。
五是以文化资源资产化平台化建构为抓手,开展多元化融资,促进文化金融产品创新。
六是积极实施战略管理,以区域特色文化发展差异化为基础,发展文化金融产业体系。
七是要积极推动围绕文化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为主线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更多优质资源,用创新突破瓶颈,推进文化金融产业创新发展。
八是完善文化金融产业市场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职能建设,建设文化金融产业行业管理体系与组织。
九是紧紧围绕我国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需求,依托已有的教育体系,创新培养培育模式与方法,大力培养文化金融产业人才。
十是优化发展环境,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监管创新。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