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影资本投委会主席唐肖明日前在谈话中分享了对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投资重点、增长趋势、微影资本在投资的时候关注的几个关键趋势以及投资逻辑等方面做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文化产业接下来将是大整合和创业并行的年代。
对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
我早年参加过第一波的互联网创业,过去十几年一直在文化行业做股权投资,可以说见证了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以及业态的变化,以及PE、VC行业的生态演变。
对于中国的PE、VC,大家可以简单回顾一下,第一波是外资;第二波是民营企业生产腾起,赶上中国经济生产最黄金的一波创业板,收获了红利;第三波就是风起云涌的PE,特别是最近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PE,对于大项目的承接能力特别强,资产管理能力很强,理财能力也很强,所以资金调动能力很强。
随着这十几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资本里各路上市公司也都迅速成长起来,开始纷纷围绕着上市公司组建并购基金或者成立自己的投资部门进行战略投资,进行上下游产业布局。以前这一帮做PE、VC的人在进行泛产业投资的时候,一个基金同时横跨几个行业,其实专业性和触角的深度上是有点比拼不过产业资本的。
我个人认为在文化行业里面的创业团队对团队的依赖超出不少行业,大家都知道创业投资看什么?看团队,互联网是靠人做出来的。但是在文化行业里我认为对人的依赖性更加严重。
互联网大部分是年轻人拼命,靠产品、靠运营的战斗力拼出来的行业。但是在文化产业里面,也要做内容创业,得渠道创新,要求有对编剧、导演、作者的把握能力,要对社会消费心理有成熟的把握,对资源和要素的组合会比较高一些,门槛比较多一些。扎根于产业内部,人脉关系的积累和调度能力可以构成投资优于其他泛产业基金的一个长处,这也是我们自己达到自己核心战斗力的屏障。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投资重点
今年上半年票房为什么增长不如预期?大家说了一千种理由,我突然总结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去年年底房子开始涨,产生了极强的挤出效应,买房子的都是主力人群。我昨天从武汉回来,武汉地区房价涨了80%,北京涨了多少我不知道,至少40%-50%。所以在经济整体不行,今年信贷的增加基本上百分之九十几集中于房贷消费的情况下,收入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这种偶然因素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是极其明显的。这么来看,挤出效应可能是票房增长乏力因素之一。所以说看投资、看消费,我觉得必须跟着人口消费走。
电影为什么能够高速增长,原因极其简单,过去十年票价未变,在通货膨胀因素和消费因素、人均收入增长因素的情况下,电影成了一个最便宜的消费方式,再加上去年电商大战对电影行业进行补贴,拉动了消费习惯,所以电影票在去年因为多重因素的偶然叠加,造成了票房超高速增长,今年回落到一个相对的高速增长。
对于文化产业的增长趋势,为什么高速增长后想象空间依然巨大
第一,文化产业市场是一个创新与整合集中化两种现象同时存在的阶段。现在中国大的娱乐公司或者影视公司还比较少,这个行业还会经历一段高速发展的整合状况,至少大型的传媒集团应该会出现。
中国传媒行业其实还没有走过一个大整合的年代。在互联网时代有一些力量冲出来做一些整合,一定会出现从几十亿美元向几百亿美元的突破,通过大量的整合、大量的并购实现。
第二,随着消费升级,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后面五年有大量的VC投资和早期的创业投资,为什么?有一个突出的现象,让我来总结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经过前五年的高速发展,前五年是谁在发展?是传统的影视内容制作和传统的媒体、传统的行业领先者高速发展。从现在开始是并购加创业的年代。创业的原因是什么?是大家所看见的移动媒体的出现,当微信这种平台的规则进一步的成熟;当今日头条已经达到八九十亿美元甚至更高的估值;当直播平台从一千五百万的日活到达六七千万的日活;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土豆的竞争格局进一步趋于稳定;移动互联网的媒体、全国性的媒体平台趋于成熟稳定的时候,围绕这些媒体平台上下游的创业机会不断地涌现出来。典型的先导代表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罗振宇和吴晓波。
当传统媒体的品牌因为受众的减弱、运营能力的下降,一步步被削弱能力的时候,所有的媒体内容创业者或者是媒体内容的创作者,在新媒体平台之下重新聚合形成舞台的时候,就是为下一个十年移动互联网生存状态之下,为媒体行业格局来进行奠基的时候。所以我们认为在媒体平台将成未成的一两年中间,是提早进入媒体内容行业的创业投资的黄金年代。经过前五年一拨相对传统的文化企业高速成长之后,现在后面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想象空间来自于两个方向,大整合与创业。
文化产业发展会出现两种现象并存
第一种是大整合
传统的已经有资本上市公司平台的企业会进行整合,同时会长出一批新业态的创业公司,这里面我们希望能够出现一匹新的独角兽。
第二种是文化产业的国际化
我们相信从海外寻找优秀的内容创作能力和直接引进内容和品牌,包括企业IP的品牌,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
同时中国的文化内容也能够在很多领域走出去,游戏可能走得比较快,动画电影可能会走得比较快,后面看看有没有新的品种跟上国际化线路。
微影资本的投资逻辑
我们的投资重点分为四大方向:
第一是影视板块,其实影视产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IP内容这一方属于供应过度,导致今年国产电影票房增长不如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量大,即使是制作体量最大的电影也只有一个星期的档期。在两三年前,一部电影制作成本在一个亿,那是绝对的行业主力,在每个档期里至少有比较从容的两到三星期的时间释放口碑、票房,现在所有的大电影,在一个档期里面最多干一个星期,因为一个星期之后同样规模制作的电影已经跟上来抢票房,所有所谓的大电影都得不到充分释放和施展的机会。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认为电影产业有很多结构化的增长机会,比如我们看好了一些领域,电影营销还会出现新公司,比如三到五年之后总该出现金融体系的成熟,电影市场上的无冕之王完片担保能不能出现?有没有专业做喜剧的公司,有没有专业做恐怖片的公司等等。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分化,出现类型化,这也是我们观察的一个主要方向。
中国人可以把中国电影看成一个“广告电影”,具有产业纵深的人在电影上不计成本的对自己的IP、对自己的品牌进行推送,以游戏产业,以衍生品产业,以不同的产业进行收割,这样电影产业只有30%靠票房来收益,70%靠衍生、靠产业收益的现象一定能出现。现在绝大部分的影视公司还是在30%的电影票房之内进行竞争,谁能够把产业规模扩展出来,谁就是下一代影视公司里的赢家。
第二个投资重点是体育。为什么马拉松起来得最快,因为马拉松最便宜,即使没有双手,我们两条腿、一双鞋也能跑。毕竟它是最便捷、最便宜的一种体育方式。任何一种其它体育,足球、篮球、击箭、拳击等等,对于设备的要求还是比较高,只有少数精英阶层在玩,但是规模化、产业化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到来。资本行业对这个行业投入了过多的资金和热情,以至于产生泡沫,体育行业现在还处于黄金的VC早期阶段。
最近我们投了电子音乐节。大家知道欧美早就不玩这些新摇滚的音乐节,已经全面进入电音时代。电子音乐节我们投了白色系,一百号小鲜肉,做男团的,男团比女团的经济价值大,而且女粉丝花钱,男粉丝不花钱。所以这种地面的娱乐方式是需要供给侧改革的,只要激情地打造产品,出一个火一个,完全取决于内容创作者和资源整合者的能力,我们认为这一块是严重的供给不足。大家周末看电影,去郊区,在北京没有什么好的娱乐方式,有家庭有小孩的,在周末带小孩能参加什么样的文化活动,我估计头脑中反应不出来两三个品种,这一块缺娱乐产品的,这也是我们下一个会重点覆盖的一个领域。
新媒体新业态也是我们高度关注的方向,一定有升级版的、进化版的内容生产制作者。直播市场,我们认为它代表了第四种变现方式,除了游戏、广告、电商之外的第四种变现方式,其实这种变现方式一点都不新奇,人类社会几千年以来,跟在街头打赏一个猴戏消费心理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只不过是用互联网的手段让每个人展现自己的个性,并且吸引自己的小众受众,在这些粉丝中进行收割,我们认为在直播环节会产生很多创新方式。
对于投资人来说,对于时间点的把握,对于解决行业痛点的地方就是机会。专业化水平和科技含量不足、企业含量比较低、集中度不够,与金融结合的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部分都是机会。举个例子,什么叫做专业化水平欠缺?我们投了一家公司,创始人之一是投资出身,我出来给他们站台说了一句话:“中国影视行业需要犹太人。”
犹太人干嘛的,搞金融投资的,善于做理论设计,善于做战略规划,善于整合战略资源和行业资源。这家公司成长的非常快,从两个亿估值迅速翻了好几番,一年之内就成为新一代电视剧公司。在电视剧市场上肯定会出来一批新的公司,在新的由80后、90后掌管的移动互联网渠道中,能够做内容发行的新一代的影视人会出现,而这种人要有新的渠道的掌握能力,对新一代受众的把握能力,再加上比较好的金融的组织能力。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