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抓住了表象,而忽略了本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园类的项目,这类项目一般由政府支持,农业技术部门主导,但是政府和技术部门又不精通运营,造成资源浪费,这个过程只是提供设备的企业挣到了钱,大部分科技园区处于瘫痪状态。
二是城乡一体化类项目,这类项目一般由政府支持,非农企业主导。而非农企业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律不精通,无法持续盈利,让“烂尾”项目频出。
三是城镇化项目,一般由政府支持,大中小房地产主导,房地产企业只关注房地产的变现,同时拿到政府一些政策,造成的结果是根本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农村的面貌。没有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农民无法承担上楼后的巨大成本。
实现农业产业化可以给农民带来 2 ~ 5 倍以上的收入提高,农民的乡镇化有了物质保障。综上,我们认为,没有农业产业支撑的城镇化都是空中楼阁,不仅不能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反而还会激化政府、企业、农民三者的矛盾。
投资商盲目进入农业,投入几千万,流转了几千亩的农地,在其上建设了一个占地几百亩,集研发、科技展示、办公等于一体的连栋温室。问题就出现了,重金打造的科研中心除了领导偶尔参观,对农业生产根本没有起到相应价值的作用。包括里面的服务人员和设备维护折旧,每年损失几百万元。流转的几千亩土地本来就不赚钱,加之不懂农业规模种植,品种市场加之不高,综合技术管控水平达不到标准而造成的减产,再加之雇佣当地农民的磨洋工似的降效,每年赔上几百万非常正常。
上述两项亏损相加,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投资商血本无归的灰溜溜的跑掉了。 对于投资商,赔个几千万后果已经很严重了。更为可怕的是,当地的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收益处在“有着没落”的地步。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的稳定,严重的影响了政府在当地百姓中的形象。
运用我们提供的操作方案,投资商和当地百姓共同组建合作社,选择其中最擅长农活的农民组建植保团队,用土地托管的方式,进行规模种植。没有参与生产活动的成员,自觉的帮助合作社监督农业生产,规模种植可以提高农民收入20% 以上,合作社每年还可以获得几百万的利润。
投资商的资金集中用于建设小型农业试验中心、适度规模的物流集散中心,带动周边更多拥有土地的农民加入该种经营模式中来。形成几万亩的种植规模,投资商既可以从规模生产中获得成百上千万的利润,并在产供销一体化中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在上述两项业务良性开展的进程中,物色适合当地产业的加工业,实现一部分产品的高附加值商品化。随着周边农民跟合作社共同致富,便捷高效的小乡镇聚集方式就成为当地的迫切需求。投资商就可以赚到超额的城镇化利润回报。
无论是建园,还是建镇或是建城,都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运营的基础模型主要包括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旅游和地产。农业生产是城镇化项目建设的基础,要求就是做实,且保证不赔钱。基于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加工是关键,要求就是做真,并能够持续赚钱解决因为规模生产而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基于可持续的生产和加工,延伸的旅游产业,要求就是做成带有地方特色融合世界元素的靓点,迅速在本区域内打造出影响力,吸引足够多的人群。最后,有了产业做依托,农民安居乐业,有了旅游做品牌,消费者趋之若鹜,土地升值,延伸到地产项目,水到渠成。
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 突出表现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三农”短板现象仍然明显。农业现代化仍然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城镇化,能够有效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加快推进城镇化,可以通过拉动农产品需求、促进农民就业、建设新农村,有效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实现 2020 年农村居民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彻底改变传统的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单向流动的发展模式,带动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与农村相互分割,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这不仅不利于农村发展,而且阻碍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从根本上缓解和改变这一状况,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通过城镇带动农村,通过农村繁荣进一步促进城镇发展,形成城乡互动格局和良性循环。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能不能紧紧把握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特色,事关能否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问题,事关能否从实际出发,科学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问题。必须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和模式。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