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二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开幕在即,为呈现好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这场大戏,以云南农垦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云南农业企业,从产品选择到展位布置力求展示出云南农业的发展成效。
近几年,云南农业在“特”字上下足了功夫,云茶醉人、云果飘香、云咖香溢、云花馥郁……高原特色农业“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4张名片得到国内外客商的广泛认同。
产业结构调整,“云品”特色十足
彩云之南,无疑是一片被造物者眷顾的土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资源,让云南发展特色农业有了先天的优势。
我省粮食产量已经实现“十三连增”,农业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增速。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要求,云南要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高集约度、高科技农业,发展品牌农业,拓展农业多样性功能,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近几年,我省努力做到跳出农业抓农业、走出云南抓农业、三产融合抓农业,主动融入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农业农村经济在助推全省经济、社会、生态和对外交往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云南在“特”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有“特”就有市场,就有效益,就有出路。
曲靖市按照“重扶持、增总量,引母畜、优品种,建基地、强龙头,保安全、促发展”的思路,以全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元杂交选育肉牛品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4个肉牛品种“云岭牛”为主,大力扶持肉牛产业发展。自2014年以来,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以马龙为试点的牛源体系建设,首家实施“大牲畜活体抵押”贷款,全县新增能繁母牛实现入社入保“全覆盖”,开创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加快肉牛产业做大做强的“马龙模式”。曲靖发展山地牧业,就找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特”字,云岭牛独一无二抢占高端肉牛市场,通过粮改饲等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助力畜牧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类似“马龙模式”的成功案例在云南还有很多,全省各地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发力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在云岭大地开出一朵朵绚丽夺目的花。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高举高原特色农业大旗,闯出了一条发挥云南优势、彰显云南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突出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和开放农业6大建设重点。2015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3457亿元,比2010年增加1844亿元,连续跨越了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大台阶,增幅达114%,年均递增16.5%。农业增加值达2160亿元,比2010年增加1160亿元,增幅达105%,年均递增16.6%。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198亿元,比2010年增加1323亿元,增幅达150%,年均递增20%。经济总量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增长速度实现了“两个高于”,即:高于同期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平均增速、高于全省经济发展平均增速。
农业体制改革,发展前景可观
2012年9月,省委、省政府推出《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正式进入提速期。
云南清晰地看到新常态下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诸多机遇,特别是深化农业体制改革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发展契机。近年来,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已经就加快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出台了多个重要文件,改革成为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最大红利。通过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将农村土地资源转变为农民的资产和财产,盘活农业农村资源;通过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利于发展多层次、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经营尤其是我省山地牧业、特色经作各产业的比较效益;通过落实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高原特色农业适应市场的能力。
陇川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涌现了一批“种粮大户”。该县景罕镇曼胆村委会赛号村民小组村民杨跃昌通过粮食生产规模集约化经营,种粮致富奔小康,成为带动周边农户种粮致富的典型。2015年,杨跃昌大小春两季共种植粮食144亩,总产粮食88.6吨,实现产值50.56万元,扣除生产成本27.36万元,纯收入23.2万元,亩均纯收入3222元。
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云南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会更好、资源优势将更加凸显、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将更加多元,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处于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在此期间,我省将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打造万亿大农业、千亿主导产业、百亿优势产业、十亿特色产业、亿元地域产业;培育一万个以上年销售收入分别为50亿元、30亿元、10亿元以及亿元以上的农业小巨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需求侧研究和供给侧改革;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统领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