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行绚丽多姿的葡萄架遮天蔽日,一片片现代标准化蔬菜大棚错落有致,一排排规模养殖区井然有序,一辆辆满载新鲜水果的大卡车驰向四方……闲走在我县的田间地头,一幅幅热火朝天、生机盎然的美景映入眼帘。
2016年以来,我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粮食、畜牧、林木、果蔬四大主导产业,以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以增收惠民为目标,以基地和园区为载体,采取整合资源配置、加大培育力度等措施,让农业转型活水涌来。
整合资源,打造魅力示范区
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突出示范区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等措施,稳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积极推进“千亿斤粮食”基地建设,实现粮食生产“十三连增”,小麦单产、总产、优质率“三创”新高的良好局面。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和高效优质蔬果,建设葡萄、水晶梨、桃、胡萝卜、西甜瓜等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打造特色农业知名品牌;联合多部门筹资,做精、做细,打造具有新农村特色的农业示范区。全县累计筹集项目资金4930.8万元,投入杜楼省级现代示范区建设。具有农业发展“风向标”的示范区核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比例达到91.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3%,农村居民可支配性收入达11000元。2016年,在丁里镇、杜楼镇、黄河故道、杨楼镇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投入资金1亿多元,重点打造休闲观光、芦笋、水晶梨、白山羊等特色产业。
培育主导,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我县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退耕还林转移劳动力培训”、“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人,实用技术培训1500人次;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建立起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年新认证农业“三品一标”6个,新增名优农产品1个,新增产业化联合体13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总数达46家。同时,推荐皖王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等10家联合体申报市级示范产业化联合体,推荐强英鸭业鸭产业化联合体等3家联合体申报省级示范产业化联合体。
融资支撑,顺畅经营主体贷款渠道
为破解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的“瓶颈”,我县依托“萧商回归”工程,采取家庭农场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政府融资风险担保基金贷款(农户小额贷款)、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等方式,不断加大融资力度,着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6年以来,家庭农场金融服务创新试点由县徽商银行实施,发放贷款17户共805万元;政府融资风险担保基金贷款由中国农业银行萧县支行实施,发放酒店、黄口、张庄寨三个乡镇,发放贷款31户共300万元;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创新试点工作通过中国农业银行萧县支行、萧县邮政储蓄银行申贷达21户,贷款金额合计945万元。
标准生产,大幅提升农业商品化率
对于孙圩子乡农民张敬道来说,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个“丰收年”。他家的5亩胡萝卜地是镇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部分,由于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地里长出的胡萝卜产量高,品质好,价格比市场价每斤高出0.1元。他开心地说:“俺家今年能收5万多斤胡萝卜,收入有5万多元呢!”
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去年来,我县以基地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系数不断提高。全县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7%以上,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步伐加快。到去年底,全县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13个,无公害产品35个,产地监控面积65万亩,产值超12亿元。
发展优势农产品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去年来,我县着力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布局,积极引导,构建以专业化、区域化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基本框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形成种植业产业带7个,畜牧业产业带5个;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强了综合竞争力。去年来,我县进入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农产品市场的农产品,由原来的10多个品种增加到30多个品种。
来源:萧县发布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