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荣副部长在贯彻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工作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深领会中央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贯彻“十三五”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研究部署发展计划工作,奋力开创农业现代化的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增强推进发展计划工作转方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谋划农业现代化,推动发展计划工作,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眼光,全面分析农业农村发展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切实把准新方向、新思路、新任务。
(一)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要求发展计划工作加快调整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牢固的。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然是短板。发展计划系统作为各级农业部门的参谋部和农业现代化业务的规划者、组织者、实施者,要自觉扛起重任,主动加强发展谋划、建设支撑、示范引领,推动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绿色发展已成为衡量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要求发展计划工作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农业本身就是绿色工厂,绿色发展既能增收又能增效。有人测算,绿色农业可能带来比食物型、传统型农业多数倍以上的市场价值。发展计划系统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绿色政策创设、绿色工程建设、绿色模式推广,不断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向绿色要效益、要竞争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兼顾。
(三)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凸显,要求发展计划工作加快调整方法手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近年来,发展计划系统积极推动加强宏观调控,减少投资项目审批,强化公共服务,放松价格管制,农业市场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计划思维尚未根本改变,传统惯性仍在延续。发展计划系统必须尽快转变工作方式,由行政推动向政策带动和服务推动转变,更多运用法治思维、市场办法、现代信息技术,指导生产、推动工作。
(四)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要求发展计划工作加快调整职能定位。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管理权责上,省、市、县的调控空间增大,承担了更多的政策落地、规划落地、项目落地的管理责任。在管理考核上,更多的看政策建议提得准不准、规划研究做得好不好、协调统筹到不到位,以及工程实施的好坏、项目进度的快慢。在推动重点上,更多转到检查考核下级大规划、大区大园、大项目的建设效果、资金使用效果、工作组织效果上来。发展计划系统必须顺应这些转变,更加注重规划引领、政策研究、统筹协调、牵头抓总,加强发展综合及计划调控职责的履行。
与新形势新变化相比,发展计划系统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不适应。在思想认识上,谋划发展、指导发展的自觉性还有待加强。在创新能力上,战略谋划思路创新、投资建设体制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的水平有待提高。在职能手段上,还没有完全适应“分级履责”的新体制,存在着各层级发展计划事权边界不够清晰、部门间职责交叉重复、投资方式单一等问题。在支撑体系上,部省工作协同不够,智库建设相对滞后,干部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各级发展计划系统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积极适应新要求,主动迎接新挑战,加快革新思想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担负起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二、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发展计划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发展计划系统作为农业现代化规划蓝图的绘制者,必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深刻领会规划要求,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助推农业现代化事业大发展。
回顾“十二五”,在现代农业规划引领下,发展计划系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突出贡献。五年来,发展计划系统以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立足职能,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顶层设计取得新进展。推动国务院审定通过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转变发展方式意见,出台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有力指导了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深入研究西北旱区可持续发展、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吉林、浙江等20多个省市相继发布了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重庆、江西等省市制定了转方式调结构指导意见。投资建设形成新格局。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做到了农业投资总量有增加、结构有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比“十一五”增长74%,明显改善了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夯实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积极拓展投入渠道,与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引导金融资本投入农业。河南、四川等省与有关金融机构探索建立了“无缝对接”机制,通过“政府担保+财政补贴”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实现新突破。在全国认定了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25个示范区开展了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总结推广了一批发展典型模式。河北、广东、陕西等20多个省因地制宜建成了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或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了农业现代化的先锋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着力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加大粮食主产区、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和藏区农业建设支持力度,强化定点扶贫、片区扶贫、特殊区域帮扶等工作,湖北、湖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省区搭建了部省对接平台。着力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出台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深入实施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打造了一批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强县,农业生产的集中度显著提高。
总结“十二五”发展计划工作,主要有四方面的宝贵经验:始终坚持观大势、谋大局,超前研究,务实谋划,服务农业现代化战略决策;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推动理念创新、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推动重点突破,凝神聚力补短板;始终坚持上下联动、协同合作,形成发展建设的强大合力。
展望“十三五”,要以贯彻农业现代化规划为统领,全面提升发展计划工作水平。“十三五”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的出台,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坚定信心,释放了继续重农抓农的强烈信号,明晰了发展方向和路径。各地要抓紧做好本地规划与全国规划的衔接,明确本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全面分解细化规划目标,积极推动重大工程政策配套,层层落实规划任务,确保规划尽快落地生根。在思想认识上,要深刻领会规划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规划的目标要求、重大任务和推进举措,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发展计划工作思路上,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优布局、强建设、可持续、助脱贫、抓示范,更加注重形势研判、综合平衡,更加聚焦打造发展建设平台,更加突出打赢产业精准脱贫攻坚战,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促进工作上水平,助力农业现代化化取得明显进展。在发展计划工作重点上,要突出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强化经济运行分析。今年以来,部里试行了月度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每月发布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得到各方面认同。“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形势更加复杂,迫切需要发展计划系统将这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要健全分析制度,将经济运行分析与政策研究相结合,与宣传发展成就相结合,与引导舆情相结合,完善分析机制。要拓展分析内容,在生产和市场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增加资源环境、要素投入、质量效益等情况分析,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要增强分析力量,调动直属单位、科研院校的力量,建立分析师队伍,健全部省交流机制,畅通信息渠道。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经济运行分析打造成发展计划系统服务决策的“主渠道”,引导生产的“导航灯”,宣传发展成就的“新阵地”。
(二)提升谋划发展水平。随着“三农”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国内外联动更加紧密,对谋划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计划系统要顺应形势,立足职能,突出谋划好三方面的工作。在重大战略性工作上,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点,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在重大工程上,把“十三五”重大工程设计好、衔接好、落实好。在重大政策上,创新研究机制、加强政策协调,把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和社会研究力量聚合起来,出好思路、提好建议。
(三)优化农业投资管理服务。牢固树立大基建的理念,努力争取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拓展金融投资渠道,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要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优先支持产能提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建设,实施一批影响大、带动力强的骨干工程。要拓展多元投资渠道,更好地使用专项建设基金,更大力度推行PPP模式,重点破解用地难、贷款难等瓶颈制约。研究创新农业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尽快闯出一片农业投资的新天地。要强化投资管理服务,按照坚决下放审批权、坚决强化部门调控、坚决加强监管服务的原则,继续下放部分农业投资审批权限。各地要主动对接,加强重大项目指导服务,确保接得住、管得好。要健全分级履职机制,适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新变化,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研究加强发展计划工作的意见,建立统一谋划、分级负责、相互配合、共享成果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机制。
(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落实好中央推进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突出东北黑土区、北方农牧交错带、南方重金属污染区、京津冀地下水超采区、西北干旱区、西南石漠化区等重点区域绿色发展,突出耕地质量退化、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加重、水资源过度开发、草原退化沙化和渔业资源荒漠化等重点问题治理,努力把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降下来,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缓下来。要强化绿色发展规划,加强农业空间管理和耕地用途管制,科学划定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保护发展区;要强化绿色发展工程支撑,谋划实施好东北黑土地保护、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草原生态保护等重大工程,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下一步,我部将研究建立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各地要把这项工作作为绿色发展的基础工作,上下合力做好。
(五)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按照中央要求,坚决打赢产业脱贫攻坚战。要突出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地位。增强政治意识,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工作位次,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工作到位。要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政策落地。把中央推进产业扶贫的政策落实好,指导贫困县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带动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支撑保障。要突出产业扶贫范例推广。近期,我们开展了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等产业扶贫优秀范例的宣传推广。下一步,要再组织筛选一批优秀范例,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开展产业扶贫现场观摩培训,并在主要媒体开展集中宣传。
三、建设好试验示范平台,打造农业现代化抓手
农业现代化的试验示范平台,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载体,也是发展计划工作的重要抓手,发展计划系统责无旁贷,必须全力推进。
(一)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阵地”。“两区”是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确保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举措。要统筹确定“两区”建设布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既要突出主产区的比较优势,也要充分考虑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生产责任,更好地引导非主产区保护和提升粮食产能。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要顺应区域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放眼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期,突出生产条件、生产成本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区。要严格落实“两区”划定任务。中央将根据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国内自给水平,综合考虑未来消费需求、资源禀赋等因素,确定各省“两区”划定任务,各地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支持各地根据本地财力,适当扩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规模。要突出加强“两区”建设。中央将对“两区”建设实行倾斜支持,存量资金整合用于“两区”,新增资金重点支持“两区”。各省要实行省长负责制,作为地方政府“一把手”工程,积极筹措“两区”建设资金,实现划得准、建得好、护得住。
(二)建设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响亮名片”。“十三五”时期,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示范区建设,力争大部分示范区都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创新引领方式,更加注重模式推广。各省要认真总结示范区建设经验,提炼出2-3个主题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加强宣传推介,部里也将遴选一批在全国推广。鼓励各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结对子,探索共同发展、先发带后发的有效机制。深化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要积极开展改革试点成果转化,今后我部将联合财政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继续支持各地开展改革创新,用好示范区这块“试验田”。优化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奖优罚劣。要落实目标考核、能进能退、动态管理的监管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建设成效不显著的示范区进行“黄牌警告”,严重的予以“红牌淘汰”。示范区“以奖代补”政策也将与建设成效挂钩,对干得好的加大支持,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发展格局。
(三)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的“试验田”。这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探索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新路子的重要平台。要合理布局试验示范区。优先支持耕地退化区、地下水超采区、面源污染区、生态脆弱区等资源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优先选择改革意识强、工作基础好、重视水平高的地区开展创建工作。要加强试验示范区创建指导。将创建目标聚焦到降低利用强度、改善产地环境、发展绿色产品上来,创建任务聚焦到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上来。创建的主体责任在地方,各省要研究出台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支持政策。要创新试验示范区建设机制。采取“先试验创建、后评估确定、再示范推广”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机制。农业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资金项目向试验示范区倾斜;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市场化推进机制,采取以奖代补、PPP、第三方治理等方式,探索运用市场化的方法治理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近期,中央决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这是适应“四化同步”的新变化、迎接“城归潮”的新趋势、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各地要协力把这项部署落实好。在建设思路上,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方式,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加工+销售+科技”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区。在支持政策上,重点借鉴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好政策,聚集嫁接。金融政策重点是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财税政策重点是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用地政策重点是推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向产业园倾斜,人才政策重点是允许和鼓励科技人员进入产业园发展农业相关产业。在工作目标上,拟精选一批国家级产业园,推动各省、地方创建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后劲强的产业园,使之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发展计划工作提供坚强支撑
发展计划系统作为农业现代化工作的牵头推进部门,要担负起历史重任,核心是培养一支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廉洁自律的干部队伍,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本领,统筹推动工作落实。要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树立战略思维、全局意识、世界眼光,把握好宏观大背景、发展新形势、政策新动向,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新思路、新举措,确保措施更实一些、政策建议更管用一些、工程项目更可行一些。要提升政策创设能力。深入基层,在基层创造中找答案,在群众实践中找办法。善于运用智库、外脑,搭建发展计划研究平台,加强趋势性、前沿性的重大战略研究。注重争取,主动走出去、找上门,寻求支持。要提升系统协同能力。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在上下衔接、左右协调、内外联动上下功夫,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要提升清正廉洁能力。把深入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重点要建立健全试点示范区公开遴选、重大项目公开评审机制,推进农业项目管理全程公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使发展计划干部严格做到不踩红线、不触底线,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来源:农业部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