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强”势新语被各大媒体转载解读,互联网+、创客、三个支撑带等等成为热词,那么,互联网+跨境物流后,能碰出怎样酷炫的火花,玩法又有何变化呢?或许这6个要点能让你脑洞大开。
战略产品化:不落实到产品的战略都是浪费时间
互联网企业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战略产品化”。我们不知道阿里和腾讯的战略,但我们一定会使用淘宝、天猫、支付宝、QQ、微信……可以说产品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内涵与核心。
而这些业务之所以能成为产品,正是因为有着完整的商业模式、精准的用户群、标准化的服务体系、良好的使用体验、持续的运营推广。
而在跨境物流这个行当里,除了船公司、航空公司的航线产品外,在货代、关务、保税、外贸综合服务等相关分支能成熟到可以称之为“产品”的服务还真不算多。企业往往把精力花在做战略而不是做产品上,不断用PPT和客户高谈阔论,吹嘘能提供度身定制的专属服务,而自己却拿不出一款让用户眼前一亮的、可复制的服务产品。传统国际物流企业不缺少战略,真正缺少的,是愿意在一项服务上反复打磨,把它做成产品的极客精神。
先开枪,后瞄准,小步快跑玩转物流产品
互联网时代的业务环境,早己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竞争范畴。这是一个颠覆式的时代:极短的产品生命周期、纷至沓来的竞争对手、跨界者的冲击、不断更新的技术、来不及成长起来的团队……这一切,都决定了在今天这个时代,“想清楚了再做”和“谋定而后动”成为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持续好几年的市场调研、产品论证、产品研发,然后做出一个“完美”的产品,这样传统的业务流程,在互联网时代看起来就像个笑话。因为几年的时间里,市场环境、用户需求、技术、硬件设备足够变上好几十次了。
在今天这个时代,只能先开枪、后瞄准,随需而动,边做边改。把2003年到2014年之间,每一年淘宝网首页的截图放在一起对比,那些变化和演绎会让你明白小步快跑是如何颠覆世界的。
用户驱动业务而不是专家驱动业务
我们应该为用户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
毫无疑问,用户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多花点时间和用户泡在一起,往往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时候的情况是,用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我们在一片混沌的状态下,勇敢的去找出一条路,指引着业务前进的方向。
有些传统企业喜欢设立各种各样的专业委员会来评估一个业务该不该做、该如何做,委员会里往往有公司里资历深厚的管理者和行业里的大咖,而赋予他们的职责是:在没有见过用户长什么样的情况下,替用户来决定他们需要怎样的服务。这不是符合互联网精神的做法,请把指挥棒交给到用户手中,让用户来驱动业务。
团队的活力比秩序更重要
不太了解互联网企业的人,往往会觉得互联网企业的团队管理有点“乱”,这种乱体现在:1、所负责的事情常常超出岗位title的范畴;2、层级被弱化、机构的边界也不清晰;3、更多是横向的跨团队沟通,很少有直线的单向汇报。
“乱”的原因很简单:
1、新型任务太多,快速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至于是谁做完成的、该不该他完成反倒变得不重要。所以往往是谁离任务最近,谁最具备完成任务的资源,谁就去完成这个任务。
2、为了应对业务的快速调整,人员的调动也会频繁,层级反到变成了阻碍人员调整的因素,所以干脆弱化机构和层级,用事情来聚合和调动人;
3、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资源往往是公共的,而不是像传统企业归于某个具体的人管辖。所以为了做好事情,常常要去协调很多公共资源,横向跨部门的沟通就会变多,能否做好事情取决于你能横向协调多少资源,所以“用对人”很关键。
这些因素,都体现出了互联网企业在人员组织架构上的一个特点:以事聚合人,而不是以机构聚合人。在团队组建上最高效的做法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
这样的团队,目标感很强,冲劲也很足,但往往给人一种“秩序”不足的感觉。但是,在颠覆式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团队活力始终比团队秩序更重要,没有活力的秩序毫无意义。
快乐和成就感是第一生产力
如果要排个国内加班时间最多的企业,互联网企业恐怕要占据大半江山,是什么让这些80后甚至90后心甘情愿的扑在工作上?
是合作的快乐+成事的成就感。轻松的人际氛围、开放的话语权、Nice的老板和认真做好事情并不冲突,生产力和创造力并不只是在严肃的环境下才会产生。试着把环境变得轻松一些,让员工工作时感觉不那么紧绷的,或许会换来员工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