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电视剧收视造假的黑色产业链宣战。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痛陈电视剧产业被假收视率绑架、失去评判标准、走向混乱没落的现状,呼吁全行业携起手来与之斗争,积极举报收视率地下庄家的行迹;同时也呼吁有正义感的网友行动起来,人肉这些躲在阴暗角落的收视率操纵者。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委员会,由全国范围内的优秀律师组成。目前,法务委员会已收集了多个做假收视率的不法分子的联系方式,向有关部门提交、举报。同时,号召全行业所有制作机构和全社会所有知情人,积极提供有关线索与证据,尽快将这些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这也显示了协会就收视作假打一场人民战争的决心。
《美人私房菜》推倒多米诺骨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电视剧产业苦于假收视率久矣,但总是处于有心斩除毒瘤,无从着手治理的境地。电视剧管理部门也曾经要求各大卫视签署拒绝收视对赌的倡议书,但因为收视率是广告投放和结算的硬指标,假收视率其实一天也没有远离电视行业。此次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以决绝的方式决战假收视率,导火索是前几天的《美人私房菜》撤档事件。
12月10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召开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上的重要讲话。与会者一致表示要以锲而不舍、滴水石穿的精神、认真打造中国电视剧精品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学习和讨论中,大家对当前我国电视剧的播出环境十分忧虑。
《美人私房菜》的诡异收视数据更是引起了与会者的热议。由郑爽和马天宇主演的《美人私房菜》于12月4日在浙江卫视开播,根据统计结果显示,首播两集的收视率出人意外地为0.184%,播到第6集,收视率仅为0.135%。开播一周,浙江卫视这个收视率一直排名前五的优质播出平台,短时间内掉到了第22名,创浙江卫视数十年收视率新低,浙江卫视不得不将该剧在黄金时段停播,换上新剧《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
此事一出,便有两个版本的说法传开,一是说该剧积压三年再播,剧集审美落后,观众不买账,收视低迷意料之中;二是有消息人士透露,因该剧是临时排播,所以几乎是裸播的状态,既无宣传又没有买收视率,因此卫视排名才20开外。两种说法哪个更接近事实?反思一下,这三年之内,中国电视剧的制作真的有质的变化吗?业内人士心照不宣当然是“购买收视率”环节出了问题。
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这更加夯实了“用心用钱去做戏、不如花钱买收视率”的歪理基础。
《美人私房菜》事件,映照出了日日发布的卫视收视排行榜的诡谲,也折射出了电视剧行业被不靠谱的收视率绑架的现状。很多制作人表示,完全丧失客观性的评判标准已经让他们活不下去了。大家群情激愤请求协会与假收视率作战:一方面上书管理部门寻求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动用法律手段与黑产业链死磕到底。
最后,中制协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作出了五点决定:
1、联合全国电视剧制作行业,签署自律公约,从现在起,坚决杜绝收视率做假现象,拯救我们的道德与良心、拯救我们的产业。
2、请党和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全国电视剧播出机构,坚决配合制作业的打假行动,从即日起购买、播出电视剧,绝不再与收视率挂钩,禁止一切对赌行为。
3、请党和政府主管部门,尽快协调国家公、检、法部门,严厉打击操作收视率做假的黑势力,彻底摘除这颗毒瘤。
4、委托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委员会,迅速向全社会发布声明,调查取证,向司法部门报案,用法律手段惩处黑势力、维护公平正义,并号召全行业向法委会积极提供有关线索与证据。
5、郑重向主管部门建议,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出发,尽快调集技术资源,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客观公正的,能够真实反映全国电视观众收视情况的电视收视率调查机构,彻底根除收视率做假现象。
12月12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电视剧收视造假的黑色产业链宣战。
中制协发声明正式向黑色产业宣战
中制协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的声明,分析了假收视率的由来和现状:收视率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这也是国际通行规则。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取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做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当电视剧成为所有卫视频道黄金时段的主打节目后,播出机构便强行要求在购剧合同中,将收视率与购片价格挂钩,引导制作机构去买收视率。
去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央视等14家电视台签署了禁止对赌公约后,播出机构迫于收视率对于广告收入的巨大压力不得不阳奉阴违,只要制作机构不承诺收视率保证便拒绝购片,逼迫制作机构继续花钱购买收视率。而制作机构由于每部剧要增加两、三千万的购买收视率成本,反过来又向电视台要高价,这种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使得大多数电视台也不堪重负,难以为继。至今年下半年,已形成大面积,全方位塌陷的恶劣局面。
目前我国电视剧市场上,在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普遍存在着收视率作假现象,已经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操作有序的“地下黑产业”。这只黑手牢牢把握着中国电视剧的播出数据,即使是内容积极、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的作品,也必须千方百计花高价去购买假收视率数据,以保障达到电视台要求的播出标准。
更为恶劣的是,由于绝大多数卫视频道要求购买收视率,造成所谓“资源”紧缺,于是黑势力趁火打劫,在同一城市、同一时段,同时收取两三家制作机构的费用,导致许多公司花了钱也买不到收视,不仅要遭到播出机构的停播、降价、欠款,还要承受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声明中痛陈,在如此恶劣的产业环境里,我们连起码的尊严和公正都丧失了,如此猖狂的收视造假己经引起了行业公愤!电视剧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步伐成长起来的新型文艺品种,深受党和国家的重视和人民的喜爱,我们电视剧人也曾经深感快乐和光荣。然而,今天收视率做假这只黑手导致是非不辨、良莠不分,甚至花钱也买不到公平,整个行业落到了为黑势力打工的悲惨境遇。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胆战心惊的状态中,没有了快乐和荣誉,只剩下悲愤与伤痛!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的这份声明首次在一份白纸黑色的行业声明中,明确“坐实”了诸多始终处于“坊间传闻”状态的收视率造假第一手黑幕,等于跟“敌对势力”摊牌。这份声明可谓字字泣血,声声带泪,电视剧行业,一个创造了太多光荣与梦想的行业被造假者逼到这个地步,令人悲愤莫名。这一次,丧钟真的为这一顽固毒瘤敲响了吗?
回顾收视率造假丑闻层出不穷
这已经不是收视率造假第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了,早在2010年,人民日报就曾连发三篇深度报道揭秘收视率造假问题。
2012年,制片人王建峰公开举报第三方公司买卖数据,腾讯娱乐推出系列独家调查报告,引发业内哗然。
2013年9月,湖南卫视部分地区收视为0,被疑因其他电视台购买收视而受牵连,喧嚣一时。
2014年7月,《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业内称为“新国标”)出台,收视现象有据可依,同时,收视率数据公司索福瑞多次针对购买收视的个案进行资料搜集,试图从根源上掐住造假命门。
2014年10月22日,广电总局举办座谈会,总局副局长田进会上强调,有些电视台对关于收视率综合评价体系的意见执行得不够理想,为此将会进一步加强收视率调查的管理。
2015年3月8日、9日,连接两天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张泽群、政协委员欧阳常林与张国立先后向收视率造假开炮,关于“购买收视、污染样本户、控制遥控器”等话题成为全国舆论焦点。就在张泽群、欧阳常林炮轰收视率造假的同一天,安徽卫视失守合肥,滑落当地收视第5名,某偏远二线卫视却问鼎冠军,其数据甚至高居湖南卫视之上,业内人士对此“瞠目结舌”。
2015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召集央视和北京、山东、上海、湖南、天津、安徽、江苏、浙江八大省级电视台的电视剧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签署反对唯收视率、规范电视剧购播行为的《自律公约》。
2016年6月,总局将原本面向业内的《自律公约》全文内容公开发布,要求全国省级及以上电视台在电视剧购销合同中不签订以收视率和收视率排名定价、议价的条款,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电视剧评价体系,反对唯收视率论。为更好地配合落实总局的《自律公约》,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联名发布了面向电视剧制作机构的《倡议书》:全力配合播出机构的举措,坚决拒绝签署以收视率排名定价、议价的合同条款。希望通过制播双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遏制唯收视率的倾向,开创我国电视剧行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造假数字背后都是金钱利益
收视竞争激烈:电视台、影视公司签“对赌”条约
收视率到底有多可怕?至少对电视台和影视公司来说,这个数据足以“致命”。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电视台在和影视公司签署电视剧购买合同时,都会附加一份“对赌协议”。
何为“对赌”?就是片方在卖剧时,必须向电视台做出收视担保——该剧在播出时必须达到协议中保证的收视率数值,片方才能从电视台拿到全部的购片款。否则,会按照协议比例进行相应扣钱。
举个例子,比如某40集电视剧,单集叫价100万,在协议中向电视台承诺平均收视过1,收视率每低0.1扣除单集购片费10万。而在实际播出时,该剧的平均收视率仅为0.95,按照条款,则被相应扣除每集5万,40集下来200万片款就人间蒸发了。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就是双方设定一个较低的收视底线,如果达不到,影视公司将血本无归,一分钱都拿不到。
如此一来,为了能够顺利拿到尾款,影视公司势必会想尽办法让电视剧的收视率提高。而数据造假,似乎是看起来最为便捷的途径。
据了解,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以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万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所非法窃取。
收视率和收益挂钩:投放广告只凭收视衡量
驱使收视率造假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广告。央视主持人张泽群对收视率的炮轰也正基于此:“目前所有的广告投放都是依靠收视率,都是拿收视率说事儿,电视台也要靠收视率做评价,背后都是利益驱动,收视率数据已经被污染了。”
据统计,目前在国内,电视台每年收入中有80%以上是来自广告售卖。对电视台来说,只有将收视率提高,广告收益才会跟着增加。而对广告商来说,除了那些已成现象级的电视剧和节目外,他们用来评估投放价值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收视率,别无他法。
据了解,广告商在和电视台签订合同前,会根据该台多个时段的收视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如果收视率没有达到广告商的预期,电视台便直接出局。甚至在广告合同中,还会明确标明需要达到的收视点数,如:收视率为1,广告商支付多少钱;收视率达到2,广告商再支付多少钱,足见收视率背后隐藏着赤裸裸的商业利益。
我们不难发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排名和其在收视榜上的排名几乎一模一样。即便当中存在收视造假现象,广告商们还是无法抗拒地,将大笔银子砸向那些收视好的电视台和影视剧、节目上,虽然近几年也有不少人高喊“收视率不是唯一的参考标准”,但摊到广告投放这件事上,所有人也只能呵呵一笑了。
收视率造假的三种手段
这些年来,收视率造假成了电视人心中盘踞不去的痛楚,而一家独大的数据公司索福瑞业自然也就成了业内人诟病的焦点所在:大家不信任它全国庞大的样本户,不信任它的取样模式,再加上其自身存在“盈利”行为,难免会让人联想到“收买”和“作假”。
而对于收视率作假的手段,索福瑞方面称这是样本户被污染、被收买;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收买和操纵样本户最容易留下把柄,手段最低级,更直接的办法是直接通过索福瑞内部人员篡改数据。总结起来,一共可以通过三种手段达到收视率造假的目的:
1、收买和行贿样本户。索福瑞通过全国5000个样本户获取数据样本,一个节目如果一个城市搞定一家样本户,就可以让该节目在当地的收视率提升0.5。部分广告代理公司、电视台工作人员获得样本户信息后,以小额汇报贿赂样本户锁定某频道,以提高其收视率。
那么怎样才能获取样本户的信息呢?据索福瑞介绍称,有些人雇佣私家侦探公司尾随调查公司工作人员,从而获得样本户住址;或者在网络上发布广告,在住宅小区张贴广告,高价寻找样本户;或者收买贿赂索福瑞工作人员,获取样本户信息;对通信进行监听的相关部门也可以得出样本户信息。也有消息称,上门安装测量仪的工作人员、司机、地方广电部门,都能获得样本户信息。
2、窃听和截留数据。此前有相关方面通过关系从电信内部拿到索福瑞的电话清单,并监听公司电话获取样本户信息。同时,干扰数据回传线路,窃取测量仪传回的信息,以及样本户的电话。但随后,索福瑞通过内部电话交换系统屏蔽了所有通话的电话号码,并把电话线路回传数据(语音信息)更改为GPRS数据回传(不再有语音功能),杜绝了这种作弊办法。
3、直接篡改数据。索福瑞的核心商业机密即是样本户信息,回传数据的机房据称只有索福瑞的高层掌握。此前东方卫视副总监徐向东曾经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收买样本户是低级和低成本的,最直接是篡改收据,而通过谁篡改、怎么篡改,圈子里都有墨守陈规的规则。
收视率打假,就像一个人想要挖掉身上的毒瘤,每挖一刀都需要付出血和泪的代价。就因为这颗毒瘤滋生出电视行业中所需的各种利益,我们不但没有消除它,反而放任它越长越大。这些利益的毒瘤只要存在一天,收视率的天空永远乌烟瘴气,我们期待着收视率的天空放晴。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