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抛一个观点,供应链的本质是缩短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供应链设计的终极方案就是考虑如何把商品提前放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当消费者有了需求或者下了订单就能够最快的拥有商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然要求商流、物流和信息流是三合一打通的,这三者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
一、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高效物流?
从物流公司角度来说,我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怎么最快的把物品从A点搬到B点,中间可能会经过C点和D点。考虑的是路由的设计,时效的把控和低成本的控制。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或者是供应链的角度,就是怎么考虑降低物流成本在商品价格中的占比,减少物流过程在订单响应时间中的比例。一些客户在寻找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时候,往往报价是基于货值占比,这样更容易计算把控。这两个角度看起来都非常类似,但一个逻辑差异很大,前者考虑的是如何有效的从A点到B点的问题,叫做正确的做事,后者要考虑的是商品为什么从从A点搬到B点再搬到C点,考虑做正确的事。
实际上从供应链角度出发,要降低商品价格中的物流成本,只是解决A点到B点是不够,关键确保A点搬到B点是有效的。商品每一次的搬动都会带来物流成本的提升,京东刘强东说中国的商品从供应商出来到消费者,中间要经过7次搬运,这是国内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高效的物流,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减少搬运的次数,因此就要减少商品的无序流动,就是如何让商品更有序的流动。
二、要搞明白是什么决定货物的流转?
决定货物流向的不是物流公司,而是消费者,或者说是订单。货物流转最佳的状态的就是商品从厂家出来后直接送到销售者手里,有一个理想的状态就是商品实现按订单生产,物流按订单配送。但实际上市场的需求和生产的计划是相互寻找的过程,所以产生很多的中间环节。但终极流向都是从厂家到消费者,就是商流会决定着物流,决定着货物的流动渠道。
三、商流会决定着物流,物流制约着商流
商品流动的中间环节,实际上就是渠道,传统渠道是商品从生产商出来后到品牌商分销商批发商,再配送到门店然后到消费者,中间的分销商批发商实际上是在对接着下游市场的需求和上游生产的计划,同时还承担了物流和资金的问题。一个经销商代理多个品类同时面向同一客户,从而有效降低其物流和营销成本,很多新产品公司只要做好产品就能够通过多级分销体系而享受到极低成本的物流和推广渠道,从而快速做大规模。层层分销体系一方面使得很多的分散碎片化的资源能力可以整合起来服务大型流通,同时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里尽可能的扩大与消费者接触面,增加信息源,整个商流体系更有弹性。但由渠道商信息化水平的落后,整个商流信息流是被多个中间环节切断的,信息效率很难变高,导致供应链效率也具有很大的局限。
近些年,由于电商发展,实际上线上渠道发展很快,商品通过电商和微商直接通过快递的方式送到消费者手上。不过虽然线上渠道发展很快,但实际上至今只占到流通领域GDP的12-15%,传统渠道还是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占到85%左右,而且发展至今电商实际上已经到了相对饱和的阶段,比例相对已经稳定。渠道会影响物流,比如电商带动了快递的发展。但实际上,物流也会影响商品的渠道模式:
1)很多商品天然就不适合线上渠道,主要通过线下渠道为主,比如生鲜和百货,一方面是商品的毛利低,单品的物流成本在商品中的占比过高,生鲜的物流标准很高损耗大,另外快消品场景化、冲动性的消费特征与电商有较大出入,因此生鲜和百货的B2C模式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2)从第一点就可以得出结论,在很多品类上,线上渠道并不比线下渠道更有优势。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线下渠道的物流在购买之前,逻辑上每一次商品的搬运都是离消费者更近,只是多个环节的信息都是孤立,衔接未必好,但线上渠道的物流在购买之后,在下订单之前的物品流动都是无效的,可能在深圳的淘宝从北京进货再卖给北京的消费者,造成了商品有很多无序的流动。
四、渠道正在迎来变革的几个趋势,是物流的挑战和机遇
(一)线上渠道从流通末端往上游生产延伸
电商模式从最早的C2C到B2C,现在更多是B2B,再到F2B2C或F2C。原来生鲜和快消品行业多年探索C2C或B2C模式,但是都惨败而归,但通过B2B的模式却能够迎来发展的新一轮高潮,从零售通和百世店加到新通路到中商惠民等,正在通过B2B模式实现快速整合;
(二)线上线下全渠道
很多制造商和品牌商都会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渠道,但原来两套销售体系和两套仓储体系在并行运行,正在走向融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模式,020加F2B2C,用户在线上订单,线下门店就近发货,门店还将成为体验中心、成为仓储中心和交付中心;
(三)C2M趋势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的技术使得渠道的各个环节信息被打通,被连接起来,所以用户的数据能够被累计下来,然后更好的往上游延伸,所以C2B,C2M模式会越来越强,供应链结构会变化,原来推动式供应链结构走向基于客户精准预测的拉动式供应链结构。
五、供应链的核心:把商品提前放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
供应链的终极目标和方案就是把商品提前放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然后以各种方式最快的送给消费者。比如,商品出工厂大门之后就被直接送往离买家最近的仓库或者门店,以尽量减少商品在空间上的无效流动、降低成本。要实现这个,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是多级分仓体系,第二是整合社会化的仓储资源, 第三是沉淀大数据,引导商品提前向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流动。
(一)多级分仓的网络体系
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原来从厂家把商品干线运输到不同的批发商,再配送到各自的门店,批发商品类少,送到门店的物流履约成本高。后来批发商开始了整合,全品类的批发商配送区域的门店,通过订单的并流集约化,提升订单密度,降低单品的物流成本。但由于门店很多,距离很远,一个或几个仓库难以实现有效的配送,势必需要形成了多级分仓体系。我们可以打造平台化的多级分仓体系,为社会化的中小客户提供库存管理和仓储物流服务。
完整的分仓网络需要设立至少三级的分仓体系,从RDC仓到DC仓再到TC仓。三者不同的功能,RDC区域的集采存储以及DC仓的调拨,DC仓进行分拣理货和配送,TC更多的分拨角色,渠道越来越下沉,越靠近门店或消费者,多级分仓的价值在于:
1)让仓库设置离门店和消费者最近,让商品响应订单的速度最快,加上末端配送的能力,可以最快的给门店补货,或给消费者发货;
2)库存在不同仓之间的动态分配非常关键,线上和线下的一盘货,库存共享,从而供应商可以给每个仓库供货,每个仓库都可以发货;
3)这样的仓配网络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进行供应商库存管理,实现零库存;
4)当如果需要这么多仓库,单靠一家是很难打造形成有纵深的网络,因此需要连接社会化地仓储资源,
(二)整合社会化的仓储,统一标准和统一入口
第一就是要有统一的标准,包括管理标准和运营标准。
标准的目的是各方的接口是一致的,对接的成本很低。标准包括管理标准和运营标准的统一,更关键是硬件的统一。目前物流各环节交付模式,供应商到物流中心仓库是以托盘为单位,仓库到门店是以箱为单位,门店到消费者是件。实际上大件物流,80%以上的物流都在前端两部分,标准的容器尤其是托盘一定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在托盘标准化程度低,规格都是不一致的,托盘循环使用尚未普及,功能也没有被完全挖掘,但是如果有共享的一张仓配网络,托盘标准化和循环使用一定能够有效改善,把存储与存储,把存储与运输打通,而且对于B2B物流的效率提升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二是要实现仓储的要素进行透明连接,变得在线化和共享化。
标准仅仅是基础,关键是能够实现在线连接。这就需要有一个前提,首先是要对仓储的关键要素进行编码,对于库区库位货位货架进行编码,这样就给予了一个身份,能够被读取和识别;其次是通过设备针对要素编码进行实时读取,获取要素的状态,并反馈给系统上线。比如托盘可以编码,并和托盘上的商品联动,就自动识别货物的身份信息,让流转更加快捷。
(三)沉淀大数据,引导商品提前向消费者最近的地方流动
把商品提前放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关键在于提前,怎么做到?就是靠大数据。要有一套库存管理系统,前端连接销售端,订单系统,通过订单信息的历史数据预测订单需求,中间把所有碎片化的仓库环节连接起来,做到库存共享,上游连接ERP,就能够有效的进行数据的传导,把消费的历史数据和预测传递给厂家。商家就能够进行智能分货和提前备货,把商品提前放到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或门店,实现最合理的库存。
来源:物流指闻 作者:费无泽(微信号:hankmove )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