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开始创业,进入物流行业六年多,王拥军和他的团队将安能物流的规模从零的萌芽状态做到全国第一:200多个分布中心,2000多条班车线定时定点的全球往返, 10000个网点分布于全国各地。
“过去五年平均每年增速大概140%,快运做到全国第一的情况下,今年9月份我们又开发了一个新产品:进军电商包裹的快递。”有了扎实的零担快运的基础,之后的市场开拓看起来水到渠成,王拥军透露:“目前快递业务已经初具规模。”
重大战略的抉择
创业之初,王拥军和他的合伙人一起租了一个2000平米很破的仓库。“安能是六七个合伙人200万凑起来的公司。”王拥军说起当时一起创业的艰辛。
创始人中有航空货运的人脉,他们最初就从航空客户开始做起,但是航空价格较贵,最后王拥军和团队商讨之后。还是选择公路运输,降低价格,但是尽量提升速度。
经过两年的规划和实施,到2012年,安能物流从上海到全国开发了17条线路,这17条线路里面只有6条是花钱投的,剩下的11条王拥军称之为“加盟专线”。
“我们定的目标是向全国扩展,将来会有两千条甚至更多,如何扩展规模成为当时一项关乎存亡的战略决策。”这是当时摆在王拥军和团队面前一道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团队结合创业两年的经验,用了半年的时间在内部不断讨论,设想规划。
最终他们选了一条艰难的道路:自营开线。
“到2012年加入飞马旅(微信公号:feimalv0927)的时候,其实200万刚好用光。2012年初的时候,春节都过得很惨淡,账上只有20万,每个月亏20万,只够烧一个月。” 即使这样,王拥军还是坚持选择自营开线的方法,“因为过去加盟专线中,碰到非常多的问题,虽然加盟的方式看上去很容易,但是当你不能把控核心产品的时候,也就留不住客户。”
“很幸运当时抛弃的是轻模式走平台的方向,选择自营开线。”王拥军至今对当时的果敢和决策感到兴奋,他说:“当时看起来非常难的、几乎走不下去的路,但是我们一直坚持到现在,越走越踏实,路也越走越宽。”
融资过程中完善自身
据安能官网中企业介绍表明,
2013年1月18日,安能获得红杉资本A轮投资;
2013年12月31日,安能获得华平资本B轮投资;
2014年6月29日,安能获得华平投资集团追加投资5000万美元;
2015年6月28日,安能D轮获1.7亿美元融资,凯雷高盛华兴联合投资。
2016年7月,安能第五轮融资,获鼎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1.5亿美元注资。
从投资方可以看出,安能获得的都是大牌投资机构的青睐。
“2012年一年,我见了至少100位投资人,这个过程中会被挑战、质疑、所以不得不完善自己!”王拥军最终领悟到了投资人的关注点,找到了结合安能整个运营模式的演讲方式。
“从投资人沟通的角度,总结每一个商业模式最重要的叫单位经济效益,你要把业务踩到每一个细分的最小单元。当你找到单位经济效益跟它所有驱动因素,告诉投资人怎么去推进加速这个驱动因素,获得效益。”王拥军说。
王拥军介绍:“我们会用一个统一的Excel的模板,把所有的变量导进去,在货量、网络产品演化的情况下,清楚看到数学公式怎么变,最终带来的利润,每一项都经得起推敲。”这样给投资人演示之后,一目了然。
每一年不断地用历史积累来完善自身,形成有效的管理、成型的套路和依据,才会让结论更夯实,以后走的更踏实。
一起经历风雨的团队才更有凝聚力
2012年到2013年之间,在王拥军看来是最难熬的日子,他说:“差不多有9次发不出工资。”就是这样一起经历苦难,才能真正培养了端对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困难的一次,基本上是弹尽粮绝,就说,你们可以投钱到公司里面来,50个人最终投了2500万。”也是这次的增资扩股让王拥军明白,当公司不断地扩大,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期权激励。
团队一起的时候,王拥军会带着大家爬山,走几十公里山路,然后出一身臭汗,他觉得,每次跟大家一起折腾的时候,记忆犹新。
“没气的时候,大家互相打气,喊口号还是蛮管用的。”对于公司的文化建设安能方面向来大方,安能的口号从6万块的“选择安能、成就梦想”到120万的“安能安能,无限可能”。
“嘴上说想创业,但是不想放弃原有的东西、又特别聪明的那些人,基本上最后都走了,沉淀下来的主要大将都是看上去比较木讷的。” 六年多的创业经验,起起伏伏,王拥军坦言自己更喜欢比较笨的人。
在“信任、聚创、毅行”的企业文化之下,王拥军认为一个打不烂、能折腾的团队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保证。
从1000人到4000人,现在有2万人,规模不断扩大,面对有些疲软的安能老将,王拥军和安能希望通过二次创业,挑战快递,给团队带来新的刺激。
对于进军快递行业,王拥军信心满满,他在飞马旅CEO基金年会的演讲中说:“我们想透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爆发点,可以在快递市场里抢一碗蛋糕。不一定要打败别人,但是可以获取增量,因为那个市场还有每年40%的增量,我们还有机会!”
来源:飞马旅 作者:王秀秀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