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推广,互联网金融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投融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其纠结是否单纯地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手段运用到金融业发展中,不如适时地吸收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和社交网络来开发新的金融增长点,将传统金融推进到一个更有效率更高的水平。
除了互联网因素的加入,未来金融还表现出混业经营等市场化、自由化的趋势。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金融分业的壁垒被逐渐突破,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另外,各国的监管理念也在逐渐改变,金融自由化的思想逐步深入,为混业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分业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客户需求,金融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甚至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客观事实。伴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分业监管的逐步放松,未来金融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必将更为明晰。
金融业变革应遵循渐进式路径
虽然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这种冲击是否具有颠覆性是值得怀疑的。金融创新所引发的金融业变革还应遵循渐进式路径,逐渐实现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不具有足够的力度。之所以这么说,一个原因是尽管互联网企业在近几年发展迅猛,尤其在第三方支付和理财上一度使银行业产生忧虑,但我们必须看到,仅就体量而言,互联网金融还难以和传统金融业相抗衡。另一个原因是互联网金融尚无强有力的第三方存管制度。互联网金融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位,容易触碰法律的边界,且没有良好的第三方存管制度为其保驾护航,这些不足必将使其在与传统银行的对抗中处于劣势。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不具有持续性。首先,互联网金融存在着监管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此产生的风险累积将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阻碍。金融业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类机构,具有高杠杆、高风险的特征,如果缺乏合理的内控机制和监管措施,很有可能造成系统瘫痪,进而损害公众利益。这一特征并不随着金融服务的信息化而有所改变。其次,虽然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引入使得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得以优化,解决了部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互联网载体固有的虚拟性使得身份识别、资金流向和合约执行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在某些方面增加了潜在风险。最后,传统金融正在不断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变革。他们受到互联网企业的冲击、感受到以技术和数据为基础的创新驱动带来的巨大利益,已经开始涉足互联网和大数据。加上原有的数据存量和资本实力,传统金融业这种涉足将反过来削弱互联网企业的网络和数据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动摇了互联网企业的根基。
无论是受自身弊端所困,还是受到法律制度约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都将是大势所趋。因此,金融创新所引发的金融业变革还应遵循渐进式路径。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风险和机遇
未来金融的风险
未来金融由于有了互联网技术的加入,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风险。考虑到技术和金融两大因素,我们可以大体将未来的金融风险分为两个部分:金融层面的风险和技术层面的风险。
从金融层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风险。一是信用风险。目前国内互联网信用业务整体没有全面有效的监管,存管制度和消费者保护机制也不健全,故而信用风险程度较高。另外,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原有关系型机构的组织方式,却没有施行信息核实措施,很容易产生信用败坏,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严重的可能导致信用危机。二是信息不对称风险。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身份确定、资金流向、信用评价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甚至所谓的大数据分析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信息“噪音”。大数据应用的效果是建立在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之上的,如果信急输入不正确,那么后续的大量工作都将近似“无用功”。三是法律与政策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采取混业经营模式,这与现行法律体系的分业监管相违背。金融产品创新步伐较快,一些新兴业务还没有纳入相关业务部门,政策调整和法律制度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四是流动性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性、联动性和跨界性等特点,信息在整个系统的传导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危机发生时,资金的高速运转会加快资金链条断裂的速度,导致流动性风险。
从技术层面来看,风险主要来自于五个方面。一是信,来源的可靠性及信息的识别和处理间题。计算机技术的高效运作和成果是建立在输入端的真实有效性之上的,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识别和处理机制,即使再高效的运算能力也是无济于事的。二是信息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金融系统收集了大量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一旦泄露,将给金融体系和整个经济体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三是第三方资金存管制度的缺失及可能的资金安全问题。传统银行拥有覆盖广泛的第三方存管制度,能够有效地防范信用风险。但众多P2P、众筹等途径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存管制度,一旦信用风险来临,资金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进而会损害投资者利益。四是金融基础设施和系统技术漏洞。在未来金融的技术安全间题上,目前还没有相匹配的规范和标准,再加上金融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可能没有经过充分的安全测试,不排除系统的安全隐患和漏洞的存在。五是潜在的操作风险。未来金融仍旧存在操作风险,虽然可以更多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代替人工,但计算机本身存在的技术和认知风险依旧难以避免,并且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很有可能波及到整个金融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未来金融依托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信息的传播和扩散速度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这在危机未爆发之时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危机一旦爆发,这种极佳的传导性将导致风险极难控制。
未来金融的机遇
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并存的,未来金融一方面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风险形势,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巨大的机遇。
利用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尽管很难从根本上动摇传统金融业的根基,但是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敲响了警钟。交易成本的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支付变革—这些肉眼可见的好处在为互联网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使得传统金融业面临着客户流失和资金流出的风险。种种压力之下,传统金融业为稳固客户和资金、保持金融主导地位,必将进行变革。幸运的是,目前传统金融业也确实开始探索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试图推动技术和数据驱动,实现金融产品的创新,并对原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未来金融加入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元素,能够更有效地收集和处理碎片化信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进而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利用网络和数据技术,未来金融可以为中小企业搭建起直接融资的平台,进而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打破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实现项目与资金的高效对接。普惠金融的实质是金融的普及化、平民化与民主化,而互联网金融极大地颠覆了传统金融的“贵族”特性,催生了“自下而上”的金融内生化与平民化力量,势必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的最佳途径之一。未来金融融合了互联网金融的这一特点,补充了对小微企业甚至是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使得普惠金融的实现成为可能。
有助于完善风险控制和征信体系。风险控制对于未来金融仍旧是重中之重,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业务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征信体系的不健全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分散。而一旦金融业插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翅膀,未来的征信体系将更加完备,在此基础上的风险控制系统也将更加健全,最终将反过来给银行业带来切实的效益。
在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金融的作用下,传统金融产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开辟新业务或线上销售产品的现象日益增多,银行、证券和保险的边界更为模糊,混业经营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这使得未来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传统金融行业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关系更加复杂。这种联系一方面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延伸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边界;另一方面也使得系统性风险能够更加便捷地在金融全行业及整个实体经济中快速积累,加大风险隔离的难度,也对现有的金融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挑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金融是以网络和数据技术创新来驱动的一种金融形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推动普惠金融的实施。伴随着市场化改革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混业经营和轻资产化特点更为显著。在这一渐进式金融变革中,风险和机遇将并存,而由于融合了金融业和互联网的特征,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