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行业经过近三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无法直接用金字塔式发展思维进行衡量,而需要通过螺旋式创新思维重新看待。目前行业正处于第二螺旋期,市场参与主体将在资本推动下爆发新的潜力,由此也将对监管思路和政策制度提出新的要求。
一、两种发展思维:金字塔式与螺旋式
恰当的发展思维,能够为监管者、竞争者和消费者三个维度提供分析工具,从而对行业的衍变产生影响,发挥着“蝴蝶效应”的加速器作用。
传统的金字塔式发展思维,强调完整保险链条的循序渐进,强调五个层次的分阶段发展。目前普遍观点认为,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行业的改变有五个层次,从先到后分别是渠道、产品、定价、运营和模式。其中,由于传统销售渠道对销售成本变化的需求性更强、成本降低所带来的效果更明显,理所当然地成为最先发力的转变层次。紧随其后的是产品开发,创新型产品依托于电子商务、公共场所、网络消费、共享经济等场景不断涌现。随产品开发变化的则是产品定价,多样性的风险定价因子和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定制使其成为可能。当互联网保险市场产生裂变后,销售端降低成本空间进一步缩小,市场参与主体开始主动寻求内部运营模式的转变。在渠道和运营双重成本降低的驱动下,新的商业模式最终产生。
而螺旋式发展思维,则强调渠道、产品、定价、运营及模式的多维协同并进。它们并不是递进的关系,而是并联型积木式创新,即互不干预且共同发展。其显著特征表现在:以监管为边界,轨道上每个角度的创新都以此为底线;以创新为中心,通过颠覆与融合呈现螺旋状增长;振幅相对较大,多维并进的基础上离拐点越近增长波动幅度越大。
二、螺旋式发展的阶段与拐点
目前来看,互联网保险螺旋式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螺旋期为1997年至2013年,主要表现为单点突破式创新不断的涌现。以中国保险信息网的上线为开端,以众安保险成立为临界点,无论是以平安为代表的传统保险企业还是以慧择网为代表的中介平台,均在尝试和摸索中寻求销售渠道或者服务模式等环节的单点突破。这一时期互联网保险市场尚未形成,“一招鲜吃遍天”的产品开发、定价、销售等竞争规则若隐若现。
第二螺旋期为2014年至2018年,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进入。第一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的成立,让资本看到了金融牌照的价值,社会资本掀起保险公司筹建潮及保险概念举牌热。而随着专项监管办法的出台,风险投资开始参与到行业发展中,公开披露数据显示仅2015年至今已有36笔融资案例,慧择网B轮融资更是高达2亿元。这一时期单边市场已经形成,在资本的推动下销售模式、产品、服务等迭代创新进一步加快。
第三螺旋期为2019年以后,主要表现为新型用户画像与消费特征逐渐形成并凸显。作为个性化和差异化前提的大数据维度更多元、基础数据层更丰富,产品开发及定价创新更加普遍,销售渠道和运营模式变革更易发生,新的商业模式持续不断更新。这一时期双边市场已经形成,消费者议价能力更强,差异化个性化凸显。
如前所述,螺旋式发展的波动性相对较大,离拐点越近增速往往越高。第一个拐点的主导因素是政策,例如众安保险的成立以及《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的出台等,市场参与热情被大幅激发,2013年、2014年保费增速分别达到172.3%和194.7%。第二个拐点的主导因素是资本,2014年以来BATJ等互联网巨头们摩拳擦掌、各显神威,通过设立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控股传统保险公司、投资互联网保险平台等多种方式,参与到保险链条的发展和竞争中。通过布局保险领域,进一步打造版图和帝国。而众安保险、慧择网、悟空保等大额融资项目更是让市场规模和活力进入新阶段。第三个拐点的主导因素是消费者。中产阶级的崛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保险意识的增长,使得互联网保险消费者群体不断壮大。根据蚂蚁金服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互联网保民已超过3.3亿,同比增长42.5%,可以从姓名、年龄、婚姻、健康、资产状况、使用习惯以及吃穿住用行等维度实现用户标签化。尽管如此,其实现程度离互联网保险的“千人千面”还差之甚远,不在同一量级。拐点临近之时,互联网保险消费的大数据将被普遍应用,而消费市场潜力也会随之进一步扩容。
目前,互联网保险行业处于第二螺旋期且已走过第一拐点。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方面,保费增速迅猛并在高位逐渐趋于平稳,增速空间则呈现逐渐收窄趋势。2015年全年保费收入2234亿元,同比增长160.1%;2016上半年保费收入1431.1亿元,同比增长175%。而今年以来互联网财险保费收入渐现负增长态势,7月数据显示同比负增长46.97%。另一方面,市场参与竞争主体逐渐增加,互联网保险专业公司申请不断。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规模1133.9亿元,财产险保费规模297.2亿元;根据清华大学9月发布报告显示,目前已开展互联网人身险公司有61家,开展互联网财产险公司有49家,超过70%的传统保险公司已触网。此外,经营模式逐渐成熟并分化,保险公司自建平台、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及其他保险服务平台五大类各现龙头,各占一方。
与此同时,第二拐点尚未出现。从全球互联网保险风险投资发展趋势看,随着互联网保险平台投资红利的逐渐消逝,互联网+健康、互助保险等领域必将在一到两年内出现新的投资机遇,投资领域、融资金额、融资频率都将持续显著加大,直至第二拐点的来临。而互联网保险市场集中度也将明显降低,直至第二拐点的来临(目前互联网财险行业前9家市场份额占比95%,互联网寿险行业承保件数前10家占比91.1%)。目前来看第二螺旋期刚刚行至中途,离资本的真正爆发还需两年左右,即2018年左右将出现互联网保险螺旋式发展的第二拐点,届时互联网保险服务的保民规模也将超过5.3亿,网民渗透率超过70%。
三、螺旋式发展思维的本质与影响
实际上,螺旋式发展阶段和拐点的划分并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发生变化,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行业现象的本质,并对行业监管提供参考和借鉴。
螺旋式创新的本质是否定之否定,是对现象的再认识。以退货运费险为例,经过保费件数和保费规模的双重爆发后,曾因模式难以复制、理赔服务难等不同环节的问题,而不被业内人士看好。与此同时,淘宝平台所推出的退运险为平台类产品开发和定价提供了良好借鉴,并正式开启账户安全险、航延险、外卖保险等场景式保险的序幕,越来越多消费场景得以爆炸式挖掘。金字塔发展思维下,所谓循序渐进的行业创新根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更无法催生场景式保险的蓬勃发展。与之相反,螺旋式发展思维则认为这正是保险产品开发和定价创新的典型案例,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再肯定”的良性循环过程,进而在场景式保险中实现新的迭代创新。
对于监管者而言,螺旋式发展思维强调其“守夜人”的底线和引导作用。国际经验表明,行业监管不具有先验性,其滞后实践的特点决定了监管者理应是市场规则的设计者,而不是市场主体胜负的判定者。“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实质上正是螺旋式发展思维的产物,守住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内核不变,进而释放市场参与主体最大化的发展空间。一旦监管者进入轨道,螺旋式发展方向将会发生大的偏移,甚至产生质的变化。因此,监管者更重要的是观察市场趋势、释放市场红利、严控市场风险、促进市场发展,真正做到“身处漩涡,螺旋发展”。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