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这次试采成功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商业性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储备,积累了宝贵经验,打破了我国在能源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局面,取得了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创新,实现了在这一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据介绍,5月10日起,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开采出天然气。经试气点火,已连续产气8天,最高产量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超1.6万立方米,累计产气超12万立方米,天然气产量稳定,甲烷含量最高达99.5%,实现了预定目标。
试采成功有什么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贺电里这样说
试采成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向参与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发去贺电:
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参研参试单位和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掌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可燃冰究竟有什么用?
国际公认的石油天然气替代能源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
此外,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目前1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出160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早在2002年,中国就正式启动了可燃冰资源调查与研究专项。几年前,吉林大学研究团队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木里盆地,首次钻获了我国陆地可燃冰实物样品,成功实现了陆地可燃冰试开采,填补了我国陆域可燃冰钻采技术的空白。
“继美国引领页岩气革命之后,这将是一次由中国引领的天然气水合物革命,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此外,他表示,可燃冰总资源量大约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资源量的两倍,但开采同时也存在风险,如果开采不慎,将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可能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目前海底可燃冰的甲烷总量大约是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
除了我国在研究可燃冰,还有哪些“竞争对手”?
全球可燃冰研发活跃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和印度等,各国竞相投入巨资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竞争异常激烈。
美国、加拿大在陆地上进行过试采,但效果不理想。
日本于2013年在其海槽进行了海上试采,但因出砂等技术问题失败。2017年4月在同一海域进行第二次试采,第一口试采井累计产气3.5万立方米,5月15日再次因出砂问题中止产气。
韩国、印度、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制定了可燃冰试采计划。
与日本试采的可燃冰矿相比,我国海域主要属于泥质粉砂型储层,这也是占全球90%以上比例的储藏类型。砂细导致渗透率更差,同时我国的可燃冰水深大、储层埋层浅,施工难度更大。我国的突破,对于全世界而言更具有可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保守估计,我国可燃冰的总资源约是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量总和的两倍,按当前的消耗水平,可满足我国近200年的能源需求。
可燃冰怎么形成的?
专家认为,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第一是温度不能太高。海底的温度是2℃至4℃,适合可燃冰的形成;第二是压力要足够大。越深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稳定;第三是要有甲烷气源。
何时能商业性开采?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称:从目前我们试采的连续性和产气量来看,离商业性开采距离不远了。在2030年以前,具有最大潜力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将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
来源:华西都市报
需要进一步了解本文信息,请点击在线沟通或拨
打电话:010-52401598/52297285